可以说,盗版短期损害的是微软,长期看来却成了国外软件巨头垄断中国市场的帮凶。而在这一进程中,中国软件业为“番茄花园”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产业反思
盗版现象不只是中国的“专利”,它更是亚洲乃至全世界共同面临的课题。中国软件业的软肋不仅仅是盗版问题,而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和中国有着惊人相似之处的印度相比,中国的软件业相形见绌。其中的深层原因是什么?而中国软件业又该如何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基于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邓辉舫教授。
邓辉舫,英籍华人,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软件学院院长,英国剑桥旭日软件公司客座首席科学家,广东省软件行业协会常务理事,政府机构及学术机构项目评审专家。
说到中国软件业的不景气,邓辉舫认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软件业的发展现状是长时间、多原因导致的。其中,除了前文所提到的盗版、垄断等因素之外,还有更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软件业真正起步晚。在转型期,中国政府并没有像印度那样重视IT业,因此在这方面投入并不大。对于中国软件企业而言,无论是人才储备还是资金来源都捉襟见肘,而这两者恰恰是软件行业发展最根本的两个条件。因此,那些从事软件的企业也只能是独立自主地根据市场需求驱动去发展。而在高中端软件的市场已基本被技术发展成熟的国际IT巨头垄断的情况下,这些企业只能从事下游软件的开发,却又面临着与盗版“争食”的局面。中国的软件行业发展之艰辛可想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