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印度。1984年出任印度总理的拉·甘地因为重视计算机软件业的发展,被誉为“计算机总理”。他在任期间,指导制订了一系列针对软件业的优惠政策,并建立班加罗软件园。从此,重力扶持民族软件业成了印度的传统并一直延续到今天。全球人都知道,印度是IT技术人才的仓库,印度的教育系统每年向IT业输送超过7万名专业人才。不仅如此,印度本国的最高技术机构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在美国硅谷,有4%的公司是印度公司。另外,IT业风险投资公司里有24%由印度人创办。根据麦肯锡公司的预测,2008年印度软件产值将达到850亿美元,其中出口创汇达500亿美元。曾经并不起眼的印度成了IT业霸主美国的最有潜力的竞争对手。
在分析比较中,我们不得不反思中国软件业的出路。当然,由于中、印两国软件业的发展历史、市场状况不尽相同,中国软件业并不能单纯模仿印度模式。那么,中国软件业究竟路在何方?邓辉舫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严厉打击盗版,遏制盗版势力的发展势头。邓辉舫说,既然有知识产权法的存在,大家就要遵守这个“游戏规则”来办事,这样才能保护企业的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其次,充分利用反垄断法打击垄断行为,打破正版软件的高价局面。只有让消费者真正承担得起正版的费用,才能谈得上支持正版。
第三,人才建设。人才是IT业最核心的东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尤其要重视高端人才的培养,以形成5%金领,35%银领和白领,60%蓝领(程序员)的人才结构。邓辉舫说,目前,国家已在35所985大学建设示范性软件学院,宗旨就是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国际化的软件人才,这是一种很可贵的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