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生猪价格连连跳水,“一天一个价”。由此引出连锁反应:猪苗滞销、母猪淘汰步伐加快。这种现象引起社会关注。
羊城晚报记者连日来深入高州、阳春等养猪大县采访发现,相比之下,业内人士则反而显得“淡定”:“养猪总是旺两年(一般只持续一年半左右时间)、淡四年,在过去十年中,这已是第三次反复了。”那么,这种“反复”是不是体现了有关部门监管作用的缺失呢?许多猪场老板认为“有关系”。
卖头猪,要亏几百元
“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养猪的老板是赚了。”10月9日下午,阳春市养猪协会的几位负责人对记者说。据悉,他们每人都有自己的养猪场,以养母猪、猪苗为主,不养肉猪。
“今年的生猪行情以3月份为最好,当时生猪批发价升到9.3-9.5元/市斤,纯种猪苗卖到930-950元/头(15公斤),三杂猪苗也卖到720-750元/头;从4月开始出现跌势,6月跌势明显,到了8、9月就跌得非常厉害,上、下午都不同价,到了本月8日,生猪跌到了5.7-6.0元/市斤、猪苗跌到了330-370元/头。”
“按目前的价钱,卖一头猪是亏的,自己的猪苗养成肉猪亏少点,买猪苗来养的就要亏几百块钱。按一头生猪毛重200市斤计,批发价6元/市斤,一头猪只能得1200元,但把一头猪苗养成肉猪的全部成本加在一起,就要18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