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23家产险公司自律立盟明确了车险规范经营的自律要求,严禁通过“贴费”开展恶性竞争,同时尽快实施“见费出单”。上海15家中资财产保险公司和5家外资财产保险公司于重修《上海市财产保险公司机动车保险自律公约》,海南宁波等多省市推行投保车险“见费出单” 制度……在从众车险资金链吃紧导致车险中介信用危机后,上海乃至全国爆发了整治车险市场的浪潮。
机动车辆保险一直是国内财产险的“龙头老大”,在无锡等经济发达地区,车险几乎占据了各产险公司业务的“半壁江山”,车险市场成为各险商血拼的一个主战场。“杀价之声此起彼伏的车险市场在产险公司自律立盟后,可望风平浪静了。”一产险公司无锡分公司车险部负责人表示。
资料显示,2007年全国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中介的一种),共有107.58亿元手续费收入“进账”,同比增长47.86%。其中车商类19.45亿元,占18.08%。手续费的收入支撑企业开支和发展——汽车和保险业内人士初期对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的盈利模式抱有质疑,但近几年私家车保有量急剧增长带动了汽车保险中介业务的火爆,也带来了车险恶性竞争的苦果。
近三年崛起的多家知名车险中介机构依靠风投或私募的参股开拓市场,短时间内吸收数万名会员,并与道路救援、维修美容等企业达成合作关系提供会员服务。整顿之前,车险自律公约流于表面文章,只要车险中介/代理机构能够保证较大的业务流量,保险公司并不担心会收不到钱。而这一切皆是虚假繁荣,车盟(中国)网络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除了增加会员带来保费量之外,我们还必须应对人员成本和不可测的利润空间,因为保险产品的定价权依然非市场化。如果目前有车险中介说他们做车险赚钱了,那是很虚伪的;即使说打平了,也需要很大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