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鞋企已感到了切肤之痛。东莞华坚集团是全球中高档真皮女鞋规模最大生产商,全球排名前50位的中高档女鞋国际知名品牌有15个品牌的女鞋在这里造,严峻的形势下,这个鞋业老大也没有感到丝毫轻松。以华坚鞋业出口一双普通女鞋折合美元来计算,2006年到2008年,原辅材料从10.05美元上涨到10.85美元,劳动力成本从2.23美元上涨到3.3美元,水电及运输成本从0.18美元上涨到0.23美元,虽然办公耗材等综合费用节省了0.32美元,出口单价从15美元也逐渐上升到16.2美元,可是企业在一双鞋上的毛利润,仍然从1.1美元下降到0.7美元。而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使毛利润减少了0.29美元,国家降低鞋类产品的出口退税使一双鞋毛利润减少0.3美元,最后,在一双鞋上,企业所获得的税前利润,从2006年的1.2美元锐减到2008年上半年的0.21美元。而目前,企业还面临着欧美市场萎缩带来的订单直线减少的压力。
危机中产业痼疾集中显露
在国内国际多重利空因素的叠加效应下,像华坚一样,众多国内鞋企都面对着利润下降、订单减少的困境,但与此同时,更不让人乐观的是,产业结构中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也在影响和制约着国内鞋企的发展。生产企业规模较小,行业产能过剩;出口增长以数量为主、整体利润率低;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易引发贸易摩擦;国内市场不规范、营销方式落后等已把中国鞋企逼到了必须转型升级的关口。
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秘书长王颖指出:“随着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连锁反应以及对实体经济可能带来的影响和破坏,我国制鞋产业中存在的痼疾被集中显露出来,中国制鞋业进入了20多年高速发展后的最困难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