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为严峻的是,由于日元升值导致日本电子巨头们在欧洲和北美市场的产品价格竞争力持续下降,尤其是在韩元贬值的情况下,其竞争力显然已大大落后于三星、LG等韩国消费电子企业。同时由于欧美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的萎缩,索尼的液晶电视、数码相机等业务市场占有率也明显下降。
不过,对于善长精耕细作和不断创新的索尼来说,2008年还是创造出了VAIO笔记本电脑和α单反相机两个市场奇迹。随着索尼P系列“酷袋”笔记本年初在美国CES上的惊艳亮相,索尼的“VAIO”品牌的Cye.com.cn电脑风行亚洲,并领导了全球家用电脑的时尚潮流。而α系列单反相机的上市,也一举打破了佳能、尼康双雄垄断的市场格局,迅速蚕食高端数码相机份额,确立了三足鼎立之势。
而索尼只不过是限于全行业亏损境地的日本消费电子业的一个缩影。
中国因素
“我们的敌人除去经济衰退外,还包括我们的挑战者和我们自身。”2月18日,佳能(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小泽秀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在2008财年的下半年,因为外部经济环境因素和行业竞争加剧,佳能市场表现并非上乘,不过其在中国市场依旧获得20%的销售成长。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佳能的市场重点都放在北美以及日本,这种布局固然能带来强劲的利润,但一旦这些市场出现下滑,对于整体业绩的影响巨大。”小泽秀树表示,他正在努力向日本总部申请更多对中国市场的支持和优惠措施。在他看来,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已远非人们熟悉的“金砖四国”可以定义,“现在的中国市场,应该是等同于北美、日本市场重要性的"佳能三极"之一”。
而对于索尼来说,中国市场在2007年就已经成为了仅次于美国市场的“第二大海外市场”,2007年索尼中国公司的销售收入达到51亿美元,按照索尼公司的预测,2010年索尼中国市场的销售收入将突破100亿美元并实现战略盈利。
索尼中国总裁永田晴康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金融危机肯定会对中国市场产生一定影响,但索尼对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对中国市场的潜力和前景充满信心,尤其是2008-2011年是中国的数字娱乐业和消费电子业向高清网络化过渡的重要时期,产业升级和消费需求会带来巨大的商机。
清华经管领导力研究中心研究员、企业发展战略专家秦合舫指出,实际上中国因素已经不止一次帮助日本摆脱经济危机。据日本财务省统计,2003年,日本对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特区、中国台湾Cye.com.cn地区贸易收支实现顺差274亿美元,折合为3.26万亿日元,这种增量在当年日本经济2.5%的增长当中占有0.7个百分点。而2001-2003年这段时间,正是日本经济由90年代长期衰退、低迷到出现转折进而复苏的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