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坏了可以去修理厂,家电坏了可以到维修门市部,而瓷器、字画、家具等收藏品破损了,该怎么办?
对于馆藏文物,有专业人员进行保养和修复,而民间藏家手里或多或少的残损文物又该去哪里修复?为修复这些文物又需付出多少代价?
藏品修复难
在辽宁藏家杨义方的家里有一个特殊的锦盒,里面装的是20多块大大小小的瓷片。如果将这些瓷片拼接起来,将是一件完整的明代青花人物大罐。“为了修好它,我费了太多心思。”杨先生告诉笔者,为了修复这件瓷器,两年的时间,他去过北京、上海、南京等许多地方寻找修复人员,但或被博物馆拒之门外,或因修复专家事务繁忙难得一见,只能无功而返。
同样,藏书家周瑞玉在古籍修复上也遇到过尴尬事儿。他收藏的一本古籍当时已经严重腐化,书页都粘在了一起。送到装裱店进行修复,回来时这本书竟变成了另一副模样,不仅硬梆梆的质感全无,而且粗糙不堪。“不伦不类,还不如不修呢。”至今,周先生想起这件事仍是一肚子气。
在民间文物的修复过程中,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悠远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物,但完整且精美者总是有限,更多的文物在岁月流转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不乏国宝级珍品。笔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绝大多数藏家的手里都有一些需要进行修复的文物。一些藏家认为,修复后的文物能够更充分展现其历史面貌,不仅带来欣赏美感,还可以提升其市场价值,更重要的是对文物起到了保护作用,使其得以长久传承下去。
文物保护意识的提高使民间文物修复需求日益迫切,但修复机构难以寻觅,修复人才严重匮乏,修复技术让人担忧,修复价格使人茫然……种种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众多藏家,他们虽有心修复,但顾虑重重,民间文物修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