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在何处
要修复文物,很多人首先会想到博物馆,因为那里有专业、权威的文物修复专家。博物馆数量并不算少且容易找到,“但博物馆一般不承接社会上的文物修复工作”。业内人士告诉笔者:“目前国家虽着力发展文物修复力量,但这些力量绝大多数致力于馆藏文物的修复,无法满足社会藏家的需求。”
博物馆既然难以进入,那么,找民间文物修复机构如何?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与比比皆是的文物鉴定机构相比,几乎找不到民间文物修复机构。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京、上海这样的重要文物市场,修复机构只有两三家,民间文物修复机构更是凤毛麟角。北京某古陶瓷修复中心的张先生说:“修一件瓷器一般要一周时间,慢点儿的要半个月。现在每个月我们要修复20余件,加班加点也干不完,活都排到3个月以后了。每天都有人来咨询,但人手不够,只能有选择的接活儿。”
随着民间文物修复市场需求的扩大,一些人看到了商机,在古玩市场可以偶见“古玩修复”的招牌。但据知情人士介绍,现在很多民间的修复条件、修复技术难以达到保护性修复的要求,致使一些文物在修复过程中出现再次受损的情况。“有一些修复人员的修复是具有破坏性的。”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秘书长贾文忠告诉笔者,现在的民间文物修复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现象,如瓷器修复中运用不可逆修复材料,给下次修复带来困难;丢弃原件碎片,进行大面积配补;底色、釉色仿得不到位,造成变色改变原器风格等。还有的人以石膏充当缺片,这样虽然好操作、易塑型,但也存在着色难、无瓷器质感的问题。
“我们都吃过苦头,所以面对这样那样的修复专家,既急切地想要拿去一试,又不放心,生怕有个三长两短,后悔都来不及。”一位收藏爱好者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