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带动力量电动车最具魅力的闪亮点在于其产品使用所带动的扩大内需张力。
电动车较低的产品价格、极低廉的能源费用和使用成本,决定了其购买者群体几乎可以覆盖从最低收入到最高收入的全部范围,一个原来依靠自行车或者步行加公交方式从事劳动作业的蓝领工人增加计件劳动量,日增加收入10—20元,年增加收入3600—7200元;假设每辆电动车都能够为使用者直接或间接地增加收入剩余7200元,假设其中的80%用于消费,则每年新增2000万辆电动车而等效的扩大内需规模就可以达到1152亿。
增加商业活力电动车便捷交通可以进一步增加商业活力,促进一般商品的内需市场。考察电动车普及率较高的地区,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统计现象:电动车总是以更高的概率出现在购物消费的区域。如果在交通道路上统计电动车与自行车的动态比例,得到的数据是6:4,那么,在各种大型超市商场的停车区统计电动车与自行车的静态比例将会达到8:2,甚至更高。为什么呢?答案不言而喻,拥有电动车,购物更方便了。电动车的交通功能和载物功能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日常购物消费,拥挤的公交车,费力的自行车,难停的汽车都会在一定程度下减少人们出行购物的欲望,不利于一般消费品市场的繁荣。
电动车与绿色出行
近10年来,以电动自行车为代表的单车在我国显示出惊人的发展速度。电动自行车有自主、方便、省钱、省力、省时、环保的绝对优势,特别是在城市5公里以下的短距离代步交通工具中有着与其它交通工具无法取代的优势,非常适合我国的国情和广大普通消费者。
但是目前在我国,电动自行车并没有很好地扮演“绿色出行代步工具”的角色,突出表现在它和另外两种主要交通工具(公交车、私家车)的错位与结构失衡上:一是把过多的太重的绿色出行任务Cye.com.cn寄托在单一的公共交通。我国有13多亿人口,解决我国城市公交人口过多与运力不足的矛盾至少需要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二是不适当地鼓励私人汽车的发展。三是由于管理的滞后,一些城市近几年在城市道路扩建中取消了自行车道,限制了电动自行车出行。
从我国国情出发,为倡导节能减排、绿色出行,减少城市拥堵、污染、资源浪费,业内人士建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城市交通结构与体系,即建设优先发展公交、鼓励发展单车出行和适度发展私家车的城市交通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