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来,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持续高速增长。2007年分别超过德国、日本,达到108.8万千瓦,占世界总产量的27.2%,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2008年产量继续提高到200万千瓦。但从去年第四季度至今,由于受世界金融风暴影响,仅太阳能电池组件就有300家企业停产或关闭。面对巨大而严峻的挑战,国家亟待加大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以保持这一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一、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已被越来越多国家和消费者认可。但它目前的消费需求还是主要靠国家政策扶持,比如西班牙、德国、日本等国家补贴电费成为三大光伏消费国,其中德国目前总装机量达3000兆瓦,相当于整个欧洲当初的计划。我国的光伏产业之所以发展迅猛,主要得益于国际市场的拉动,产品出口量占总产量的98%以上。我国太阳能生产企业只能触摸国际市场脉博律动,消化大国一打喷嚏,生产企业就感冒。由于是买方市场,生产大国却左右不了市场形势。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政府设定的光伏发展目标明显偏低。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提出,到2010年光伏发电累计装机300MW,2020年达到1.8GW,与光伏制造产业产量世界第一的地位不相符。二是Cye.com.cn生产技术水平低,低水平重复建厂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太阳能光伏研究发展晚,基础差,由于技术发展水平、人才培养等方面滞后,研发力量薄弱,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高层次技术人员跟不上生产需求,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率多在17%以下。三是技术装备落后。我国的光伏产业尚未建立起全面的研发和创新体系,缺乏一些高新制造企业的支持。尽管生产线大部分从进口跃上国产层面,但关键设备仍然依赖进口,多数设备制造企业仍停留在低端水平。
二、我国正处于太阳能光伏发电推广应用的良好时机
首先,太阳能源不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还是未来人类最适合、最可靠、最安全、最绿色、最理想、最持久的替代能源。太阳能源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变化石燃料一统天下的格局,让“节能”、“减排”的科学发展观一步步切实起来。其次,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组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尤其符合当前的产业发展政策。再次是光伏发电技术的进步,已使发电成本不断降低,据专家预测到2012年每度电可达1—1.5元,具备了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基本条件。还有当下世界金融危机引发的产业的重新洗牌、优化组合、降低了光伏发电成本等一系列反应,造就了光伏发电推广应用的最佳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