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要开始了。每年这个时候,各式各样的大学排行榜,总会吸引考生和家长的目光。同时,不断有人对大学排行榜提出质疑。有人对大学排行榜的名次排列及年度变化表示不满、不解,有人认为大学排行榜的评价指标不够科学、权威。更有大学校长公开表示,曾有排行榜制作机构找上门索要“赞助”,排行榜存在“潜规则”。(5月5日《人民日报》)
毫无疑义,“谁给钱,谁的排名就靠前”的大学排名榜应当坚决制止。但在我看来,也万不可将大学排名榜一棍子打死,遏制大学排行榜“潜规则”关键还在于须有显规则。
大学排名原本就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放眼全球,在许多发达国家,无论是权威还是非权威的,各种形式的排名机构并不鲜见,而且采用的指标体系各不相同,推出的榜单也五花八门。真可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供公民投资高等教育、企业招聘和学生择校参考。
至于目前我国大学排行榜之所以出现“钱名交易”的乱象,其根子在于对排名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督制度。比如,市场进入无遮拦,商业化操作没有明确规则等。排名者为了牟利,利用各种手段去游说甚至威胁高校掏钱购买Cye.com.cn排名;而高校为了广告效应和宣扬政绩,也很“愿挨”。二者一拍即合,大学排行榜就变成了“摇钱树”、“炫耀榜”。
所以,面对眼花缭乱大学排行榜,重要的是排行机构制定相关的制度,明确商业化操作与“钱名交易”界限,真正属于“钱名交易”者严格按商业贿赂罪惩处。有了显规则的约束,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潜规则”,推动大学排行榜优胜劣汰,最终走向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