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日前公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全市注册登记的各级各类合法幼儿园共有1266所,其中公办园占幼儿园总数的26.06%,完全由市区财政投入的市立公办园仅145所,社会上反映的“入园难”,实际是“入公办园难”。
据测算,由于近三年出生了近46万户籍和非户籍的“金猪宝宝”、“奥运宝宝”,北京现有的幼儿园资源仅能满足一半幼儿的入园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北京产生了1298所未注册的“自办”园(俗称“黑园”)。
建议:将学前教育纳入社会公益服务项目
建议案提出,可多途径扩大公办幼儿园建设;给予集体办园、企事业单位办园和民办园运营经费、税收和教师编制等方面的支持;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改革收费制度;尝试以“教育券”形式进行投入。
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牛继升认为,虽然“自办”园没有登记注册,但不能忽视它们的作用。即便它们没有起到“教育”作用,至少起到“保育”作用问题的关键是怎么管理。牛继升认为,必须保证这类幼儿园儿童的“安全”和“卫生”这两项最基本的需求,并将学前教育纳入社会公益性的社会服务中,即不以营利为目的,满足老百姓最基本的需求。
实际上,民办幼儿园撑起学前教育半边天的情况在很多城市普遍存在。不少家长往往挤破头皮也不能把孩子送进公立幼儿园,只好让孩子进收费较高的民办幼儿园。但是,民办园的高收费、设施不全等问题也颇受诟病。北京政协提出的Cye.com.cn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提案对北京居民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这在财政收入很高的北京得到实施的可能性较大。而财政收入较少的城市,在公益和市场之间如何选择,还需艰难取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