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与AMD走得越来越紧密的七喜电脑突然被英特尔降级——将七喜由Local OEM合作伙伴降级为Channel OEM客户。
一场对于英特尔模式的控诉随之而来,七喜控股公司(002027.SZ)董事副总裁毛骏飙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包括“市场基金返款”政策在内的英特尔设立的商业潜规则,已经让中国PC产业喝下“慢性毒药”,不仅对市场风险抵御能力更差,而且还不能自拔。
不管是被迫还是主动吃下“慢性毒药”的二三线PC企业,正在PC业务上逐渐丧失快速增长的能力。本报记者查看了长城电脑(000066.SZ)、方正科技(600601.SH)和同方股份(600100.SH)近几年的业绩,也发现这几家电脑业务发展速度基本上都低于中国PC市场平均增长水平,个别甚至呈现相反走势。
而中国PC品牌“萎靡”,英特尔和PC企业自身到底应该承担多大的责任?IT行业资深人士、信步主板总经理吴福禄指出:“要想摆脱英特尔控制,中国PC厂家必须具备足够的创新能力,对英特尔设计的‘温床’,厂家其实是可以选择拒绝的。今天的现状只是PC厂家选择的结果。”
“慢性毒药”
在英特尔的客户分级中,最高的级别是MNC,即一线PC厂商,如惠普、联想、戴尔等;第二级Local OEM,如本土的神舟、方正、同方、七喜等国产厂商,该级别一般跟英特尔大中华区进行合作;第三级Channel OEM,业内称渠道合作伙伴,如新蓝、八达等地方区域性品牌均属这个级别。
去年5月,欧盟委员会裁定,英特尔以提供折扣方式利诱计算机厂商不使用或少使用AMD处理器的行为已构成垄断,并向英特尔征收高达10.6亿欧元的罚款。
“可能之前曾深陷全球反垄断泥潭,英特尔这两年谨慎很多,但在实际商业操作中,依然在销售政策中设置了种种规则。”毛骏飙说,与前两年不同的是,英特尔不会再有书面要求,而变成口头要求,“换汤不换药,如果下游PC厂商不听话,制裁措施将随之而来。”
“一线PC厂商很多是直接跟英特尔总部谈合作,它们拿货价格相当优惠,虽然也有市场基金返款,但它们不再需要贩卖CPU水货,直接可以从PC产品获得利润。”一位国内PC厂家高层指出,在这种情况下,英特尔对一线PC厂家要求一般都是:英特尔与AMD芯片使用量的占比,如果能达到英特尔要求,英特尔一般会定期返还相对可观的利润。
但是,Local OEM的利润来源则基本是市场基金返款和贩卖CPU水货。所谓CPU水货就是:厂家每个季度可能只需要3万~4万片CPU,但却可以向英特尔中国区要求7万~8万片CPU,再通过香港水货商,贩卖给Channel OEM下一级客户。因为Local OEM的拿货价比Channel OEM更便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