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字出版模式的多样化,导致了价值链形式的多样性。
原创文学网站价值链最短,作者—网站—读者,突破了实物价值链生产与消费因成本限制被区隔的状况,实现内容创造和消费合二为一,作者和读者界限变得模糊。
目前,移动阅读有较为完整的价值链结构模式:内容提供商—运营平台—阅读设备—读者。内容提供商包括作者、传统出版商、数字出版商,功能包括内容创作、增值服务等;运营商提供内容的交易平台;阅读设备由专门的设备制造商来提供。
与传统出版价值链相比,数字出版价值链条缩短,宽度增加了,垂直的产业价值链被横向的价值链所取代。在新的价值链构成中,传统出版商角色发生了变化,即由传统出版的运营商变成了内容提供商。
利益分配模式
价值创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哪个环节在价值链中的作用有多大无法准确量化,利益分配比例也是五花八门。在欧美发达国家,利益分配比较稳定、合理,并且逐渐趋于统一。中国的数字出版的利益分配格局更为复杂,形态多样。(见附表1、2)
以上主要是内容提供商和运营商总体分配比例,而内容提供商和运营商环节内部还有更为复杂的分配体系,譬如中国移动在负责平台运营的卓望信息、负责编审的中文在线以及各省中国移动之间会再次分配。内容提供商也会在作者、出版社、内容集成商之间再分配。
交易方式
在欧美,运营商与内容提供商之间实施代理制度,利益分配体现为佣金的比例。中国数字出版的分配形式除了一次性买断、版税制以外,多采取分成制,即将内容作为一种投入,根据双方约定的比例,分享收益。分成制又分为有保底预付的分成制以及无保底预付的分成制。是否有预付一般看作者的知名度以及作品纸本图书的市场影响力。
特点与不足
1.完全由运营商主导
分配方式与定价权有关,中国数字图书的主导权控制在运营商和终端设备制造商手中,利益分配模式也基本上是由这些机构制定的。没有各方参与充分协商形成的利益分配体系,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其合理性也必然大打折扣。
2.模式差异巨大
利益分配模式过于多样,从20:80到60:40,差距巨大,体现了全然不同的价值分配取向。而不同利益分配格局,彼此冲突、竞争,必然导致整个产业的混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