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的开放战略
目前来看,三家运营商中动作最大,相对而言开放战略最彻底的是中国联通。对于中国联通而言,是急切希望促成2G用户向3G网络转移。作为技术最出色、产业链最完善的WCDMA牌照的持有者,中国联通在端和管方面有较好的基础,因此集中精力打造“云”,即应用和业务是联通当下最为看重的。
与电信的开放试水不同,联通在开放战略的基础上由广东联通首先对开放平台进行体系上的梳理,将“Wo+开放体系”战略细化落实为四大平台:社交生活开放平台、全媒体开放平台、分享传播开放平台、智能通信开放平台。
据广东联通创新部副总经理李韩介绍:“这四个开放平台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运营商开放能力平台为用户打造更强大的应用。”
每个平台联通都给出了具体的开放能力。例如社交生活开放平台提供的五个能力包括:用户关系服务、基础通信服务、渠道开发服务,精确运营服务,SNS能力开放接口。分享传播开放平台开放的六大能力包括:支持合作伙伴通过内容分发模块直接调用平台内容、通过圈子分享模块实现社交分享传播、通过积分共享模块实现会员共享与资源互通、通过二维码O2O支撑模块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服务、通过渠道共享模块共享联通全渠道资源、通过精准营销能力模块获得用户画像和精准推送能力。智能通信开放平台则是开放云通讯录共享接口协议,提供联通短(彩)信、语音、视频、微博等各项通信能力。全媒体开放平台开放的十大能力包括:短信彩信、精细化营销、流媒体下发、手机直播、二维码能力等。
联通的这一做法大大升级了以往的应用程序商店模式,事实上,此前三大运营商都在尝试做应用程序商店,但所取得的成绩却并不理想,其根本原因是运营商始终跳脱不出2G时代“百货商场”的思路:无论用户通过手机购买任何服务、内容,都需要通过运营商,运营商从中抽成,曾经的CP和SP也不可能在运营商打造的大资源池外独活。日本运营商NTT docomo所提倡的i model就是这类模式的典型,而中国移动推出的基地模式也是希望复制i model所取得的成功。
以往这种打造大资源池的做法已经很难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需求,2G时代SP和CP所提供的服务以信息类服务为主,其他衍生服务也是与运营商所经营的语音服务相关:例如彩铃、手机来电铃声下载等等。
今天App的种类繁多,大多已经跳出运营商的话音业务,而是有独立的内容、服务体系,甚至拥有自己的忠实用户,像微博、大众点评本身就拥有千万级的用户,运营商企图像当年控制SP\CP一样已经不可能。
而吸引这类App厂商与自己结成利益共同体,最根本的需要就是用开放能力换取这些App厂商的用户,将用户对App的黏性延伸到网络以及运营商身上。
与中国联通重新打造开放体系不同的是,作为2G时代的寡头,中国移动曾经打造了基地模式,作为运营其增值业务的载体。而此次的全球开发者大会又再次重磅推出了九大基地:无线音乐基地、手机视频基地、位置服务基地、电子商务基地、互联网基地、手机阅读基地、游戏及12580基地、手机动漫基地和物联网基地。
而这几大基地未来将是移动互联网开放合作战略的承载平台,基地模式与MM平台多少沿袭了此前的“百货商场”模式,移动的开放似乎并没有联通彻底,而这也与目前移动所处的环境相关:作为中国最大的运营商,移动必须顺应开放的大势,但是另一方面移动本身推进2G向3G网升级的迫切程度显然不如联通,拿到TD-SCDMA的移动希望快速过渡到4G-LTE,而在等待的过程中大规模地调整自己的开放架构对于移动来说似乎还不是时候,毕竟在端和管的领域移动还存在不少隐忧,此时大规模地鼓励用户使用3G网络显然是自曝其短,且做且等的心态决定了移动沿袭基地模式,没有在开放能力平台方面做体系重建。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