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之路
开放,对于运营商来说是陌生的。作为产业链的掌控者太久,运营商很难在短时间内彻底转变,但转变又是必须的,“再这样下去运营商就快成为电网公司了,没人知道你是谁,人家只知道电视、冰箱的品牌,却不知道你的品牌,最后你就沦为纯粹的管道了。”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坚定地告诉本刊记者。
但是移动互联网留给运营商的想象空间究竟在什么地方?运营商真正的机会不是依靠历史的财富,而是开创新的疆界,甚至在必要时需要放弃部分利益和自己以往积累的一些优势,在产业剧变的时候往往也是优势变为劣势的时候。
在2G时代移动的基地模式或许很成功,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可能会成为移动的包袱。最简单的例子就是12580基地作为开放平台的载体本身与大众点评和一些LBS类的App所提供的服务就有冲突,那它是否还能以开放的心态打开大门欢迎这些合作伙伴?如果答案是否定,毕竟生长在移动体制内的基地能否具备移动互联网公司的创新力?
在这方面反倒是没有历史积累的联通更容易轻装上阵,大众点评资深副总裁龙伟表示此次和中国联通合作推出“Wo”点评就是集合了大众点评在用户生活服务信息方面的优势,以及联通在用户号码认证、net取号、用户服务信息实时推送等方面的优势。用户数据的互相开放带来的最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双方共享用户,李韩表示未来通过合作还将带来无限可能,Wo+开放平台的巨大价值2012年就会体现出来。
事实上,运营商的身份就注定了它不可能像苹果一样靠卖终端赚钱,也不可能像开发者一样靠卖App以及服务来赚钱,其收入的最大来源仍将是数据流量费用。
这一点在移动互联网初级阶段是难以改变的,因此如何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数据流量将会是这个阶段运营商保证收入的唯一办法。
至于未来运营商如何彻底摆脱管道的命运,却任重而道远,毕竟在云管端三位一体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管道的身份可以说是运营商的宿命。
要想改变这一宿命运营商需要成功卡位,而打造开放平台应该是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阶段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只有拥有更具体系的开放能力才能吸引更多产业链上的合作者,在关键领域中卡位成功。
毕竟在一些领域中,开发者与手机厂商并不能扮演大面积普及创新应用的角色,拥有众多用户的运营商却具备这样的能力:例如NFC的普及推广,将O2O模式(online to offline)从互联网移植到移动互联网,都有可能是运营商施展拳脚的空间。
就像联通与大众点评的合作,如果仅仅是停留在开发者在运营商的平台上开放一个特殊一点的应用版本,那么其意义就不大了,如果运营商放弃以往他们所经营的电话导航业务,彻底转变思路,将点评这样的合作伙伴请进门来,再结合NFC等新技术,其产生的聚合效果应该更为惊人。
虽然联通与大众点评方面都表示未来会拓宽思维令合作更为深入,但是这就涉及到了另一个问题:运营商的开放究竟会到什么地步,打开院门欢迎大家到院子里玩,还是打开屋门请大家在屋子里共商大计?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