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洗牌加剧
考验行业创新
“其实,这个行业一直都在进行洗牌。”跨考教育集团CEO张爱志认为,随着市场洗牌的加剧,留下来的机构必定是在某方面有特别突出的地方,或者说有着更为先进的管理营销策略。竞争如此激烈,惟有不断创新才能在行业中保持优势。张爱志强调,现在跨考教育最大的竞争优势就在于跨专业、跨院校等领域里的权威性辅导。“我自己当年就是跨专业考研的,我对跨考这一群体有深入研究,并针对他们提供优于其他机构的权威专业服务。”
蔡美玉则谈到,海天考研从转型伊始,就抛弃了那种粗犷的“大杂烩”教学套路,更加注重教学产品的研发和教学服务品质。“对于海天考研来说,向来都十分重视小班教学、精品教学等高端培养模式。虽然这种培养模式一直被其他机构模仿,但我们也一直在创新,一直都在课程体系上融入一些新鲜元素。”
经过2006年重组并在近几年迅速崛起的万学海文,似乎更愿意在营销策略上独辟蹊径。“目前市场上的考研培训连锁机构大多采取加盟的形式,这样即使是同一个品牌,也会出现恶性竞争。而万学海文则极少见的、在全国范围内采取直营模式。”万学海文品牌部经理薛墩认为,直营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实现了名师、信息等资源的共享,提升了品牌的整体竞争力。“万学海文的直营模式得益于风险投资的支持,近年来,我们先后得到红杉资本、DCM、联想投资等共计4000万美元的资本注入,但是对于上市,万学一直很谨慎。”薛墩说,上市公司对资本回报的要求非常高,在行业创新尚未成为绝对主流前,谁也不敢保证会不会因为受制于“股东利益”而影响公司在未来的整体发展方向。
市场品牌化细分
期待行业龙头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高考人数在2008年达到1020万的历史顶峰后便开始回落,到2012年,只剩下900万;有专家预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高考人数将继续保持下降趋势。这个信号令我们对未来几年内,考研学生人数是否下降产生了疑问。
“未来大学毕业生人数减少这是一定的,但是对于考研培训机构来说,不一定有太大影响,因为就国家政策来看,考研招生规模不一定减少。我国正在逐步进入后大学时代,国家在研究生培养上,也不断尝试一些新的改革措施,如引进国外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等。这或许意味着,研究生教育将不再是精英教育,而逐渐常态化。”蔡美玉表示,某种意义上讲国家政策就是市场变化的晴雨表,国家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细分,也将导致各培训机构对市场领域的细分;例如A机构可能更擅长于研究型硕士的辅导,B机构可能是跨专业辅导的佼佼者,C机构则可能在精品课的辅导上有所建树。“未来考研市场,极可能出现‘诸侯割据’的情况,不过不是按照地域形式划分,而是按照市场细分领域划分。细分行业的多个巨头可能会出现,但无法形成垄断。”
张爱志则持另一种观点,他认为,随着考研培训市场内机构的竞争进一步加剧,未来考研市场必然会出现龙头老大。“中小学培训有学而思、英语培训有新东方,但考研培训行业还没有绝对的老大。根据教育培训市场的规律,终究会有一家机构在考研培训领域里成为领头羊。老大或许不久就会出现了。但无论老大的实力有多么强,在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它都不可能完全消灭其他机构,成为垄断者。”张爱志说。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