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建议,也可以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加快推进绩效预算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对于未来行政成本如何降低,在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中,着力点则放在了“优化政府结构、行政层级、职能责任。”具体措施是“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 专家认为,目前省直接管理县(市)仅停留在财政层面,“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将其扩大到行政体制层面,其核心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增强基层政府财力,进而提高他们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强行压缩行政费用相比,通过优化政府结构和层级,提高其工作效率所面临的阻力要小很多。 但是,要顺利推进行政层级扁平化的改革,长期可缩减政府规模,相应降低行政支出。而短期内,行政人员和行政经费不但难以压缩,很有可能上升。可见,“十二五”期间,难以通过缩减行政费为民生支出获得新增资金。 “十二五”开局之年,恰好“4万亿”政府投资计划到期。政府能否就此抽身,调转方向将财力投向民生? 建设资金压力 “应该减少政府的经济建设支出,将更多的钱用于民生。”白重恩认为,“十二五”期间,建设性项目应该交给市场去做,比如修公路,为什么不让企业去修呢? 中国用在经济事务上的财政支出,2008年已达到21.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最高,远远高于发达工业国家5%-10%的水平。这两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府的经济事务支出比重有增无减。 白重恩认为,中国财政支出规模相对于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来说并不算低。其中经济建设支出占五分之一,而用于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的支出仅占四分之一,用于民生项目的财政支出需有较大提高,而经济建设支出所占比例可以保持在目前水平或者降低,并且需要调整方向。 虽然“4万亿”刺激计划在今年底结束,但短期难以收缩建设性支出。何振一认为,刺激计划的后续收尾,依然需要大量资金,正在进行的工程,半拉子停下来损失更大。不仅是中央投资项目,地方政府通过平台公司启动的建设项目也需要大量后续资金。控制建设支出方面,只能是把预期要做的停下来,已开工的投资减不下来。 此外,“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何振一认为,城镇化过程中,对公共基础设施的需求反而增加,比如城市建设、交通、环保等,“摊子已经摆开了,开销也大了,把哪个压下来都难”。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报告认为,按照城市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估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2012年将突破50%。要容纳不断新增的城市常住人口,并使其中的一部分人在城市定居下来,基础设施投资占当年GDP的比重将保持在3%以上。 另一个必须面临的现实是,地方政府的偿债压力将在“十二五”期间逐步显现。这两年政府发行赤字2万亿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规模飙涨,仅银行信贷资金就近8万亿元。陈共认为,虽然政府出台了对融资平台债务的分类和清理规定,难以撇清其中隐含的政府债性质。 “如果考虑举债投资,政府经济支出的比重就更高。”陈共说,很难搞清楚平台公司债是企业债还是政府债。下一步,应该让地方政府发债合法化,规范地方债,让地方财政债务能够持续。 而地方官员可能这样认为,今天铺摊子,正是为了解决以后的民生保障问题。可见,如何从存量调整政府支出结构,为民生支出筹集充足的财力,对政府而言是极大的挑战。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