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已基本确定在货物进出口总值上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
这是继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之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又一个象征性节点。
当地时间2月11日,美国预定公布2012年全年贸易数据。《第一财经日报》根据其已公布的2012年前11个月数据测算,即使是非常乐观地估计,美国2012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值达到38559.7亿美元,也仍然略低于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2012年中国全年货物进出口总值38667.6亿美元。
然而,本报采访的专家认为,虽然这一超越具有积极的象征性意义,但结构和利润分配方面的软肋决定了,中国离“贸易强国”还有相当的差距。
总值或超美
出口的复苏和进口的持续扩大意味着,中国在货物贸易总值上对美国的超越可能具有可持续性。2009年,中国的货物出口和进口双双超越德国,成为当年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2010、2011年,中国、美国分别保持出口第一、进口第二和出口第二、进口第一的位置,而美国则保持着进出口总值第一的“桂冠”。但随着2012年贸易数据的陆续披露,总值排位很可能发生改变。
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8667.6亿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出口20489.3亿美元,同比增长7.9%;进口18178.3亿美元,同比增长4.3%;贸易顺差2311亿美元。
而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国家普查局(Bureau of Census)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1~11月,美国货物出口、进口总值分别为14164.4亿美元和20980.1亿美元。鉴于2011年12月,美国货物出口、进口总值分别为1268.4亿美元和1844.4亿美元,本报根据2012年前11个月美国出口、进口同比增长率(4.6%、3.7%)和2011年12月美国出口、进口同比增长率(8.0%、10.9%)测算得出,2012年全年,美国货物进出口总值将处于38384.2亿~38559.7亿美元的区间内。事实上,鉴于2012年前11个月美国进出口均比上年同期显著放缓,因此预计2012年全年进出口总值将更接近该区间的下限而不是上限。即使是以上限估计,2012年全年,美国的货物进出口总值亦将比中国的总值低107.9亿美元。
从中国和美国近5年的数据来看,两国出口、进口发展态势趋近: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均有显著下降,2010、2011年得到较快复苏,而2012年虽有增长但增速放缓。不过,自2010年起,中国的复苏势头均比美国更强。
针对中国货物进出口总值超美,经济、贸易专家多持谨慎积极态度。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学院副院长屠新泉对本报评论称,这个超越还是有积极意义的,至少反映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升,速度、规模以及实力的增强。与其他具有人口优势的国家相比,中国至少用好了人口红利。
然而,有相当一些专家认为,对于货物进出口总值的世界第一,就像GDP世界第二一样,都需要冷静看待:面临内外忧患的中国制造,对环境资源破坏型的发展,低附加值缺少品牌的总体出口产品结构,都提醒人们需要更为清醒和警惕。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对本报评论称,一个严重依赖外资和国外技术的发展中国家,贸易额再大,也划不到发达国家行列里去。
“浮肿”的总值
对于中国外贸部门而言,2012年虽然没有完成年初制定的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0%的目标,但在全球贸易复苏显著放缓的一年里,同比增长6.2%的水平依然不俗(即使按上述乐观估计测算,美国2012年的增长仅4.5%),并且也取得了外贸顺差对GDP增长贡献率为9.6%的成绩。
如果从贸易份额来看,2011年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进出口总值占全球总值的10.4%,而2012年前三季度则上升至11.1%。
但是正如遭遇人均GDP尴尬一样,中国的货物进出口总值第一也相当“浮肿”。
周世俭对本报分析称,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造成进出口总值高而利润低,这一部分贸易,中国只赚到了加工费。
根据海关总署上月公布的数据,2012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13439.5亿美元,增长3%,占我国外贸总值的34.8%。其中出口8627.8亿美元,增长3.3%;进口4811.7亿美元,增长2.4%。加工贸易项下顺差3816.1亿美元,扩大4.5%。
“例如一个生产电子产品的在华外资公司从韩国进口100美元/台的零部件,再以120美元/台的价格出口,实际上中国经济从每台产品上只赚到了20美元的加工费;但它却在中国的进出口总值上体现为220美元。”周世俭说。
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曾在一次内部会议中,列举中国加工贸易第一大出口产品,逆差第一大类产品的笔记本电脑。他指出虽然全球95%的笔记本电脑在中国国内组装制造,但是从利润分布情况来看,中国的代工企业仅占5%~10%,而其他掌握核心元器件国家的利润率则在50%~80%。
“即从加工贸易的笔记本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最获利的是谁。加工贸易的顺差产生在中国,利益在全球分享。美国凭借对技术、标准和软件的垄断,占据价值链的制高点,应该是在上、中、下游各个环节占住了利润。”蒋耀平说,“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将顺差转移到中国大陆以后,也获得了利益。而我们只是在组装、加工环节获得了利益,从这里可以看到,贸易顺差(及总值)没有简单反映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实际利益格局。”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