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处于创业期或准备创业的毕业生而言,资金短缺仍是拦路虎。虽然国家在融资方面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帮助大学生创业,但效果并不理想。
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如,“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有条件的城市信用社要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小额贷款,并简化程序,提供开户和结算便利,贷款额度在2万元左右。贷款期限最长为两年,到期确定需延长的,可申请延期一次。贷款利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利率确定,担保最高限额为担保基金的5倍,期限与贷款期限相同。”
2003年8月,中国银行、光大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中信银行等金融机构相继推出“个人创业贷款”项目,而中国农业银行在2002年9月就推出了《个人生产经营贷款管理办法》。但这些贷款措施实施以来,一直无法成为市场的主流。
银行毕竟是商业机构,发放贷款首先考虑的还是资金的安全。贷款评估十分严格是创业贷款的特征之一。银行向个人或企业提供贷款一般需要质押、抵押、担保三种条件。抵押的范围包括动产或不动产抵押、定期存单质押、有价证券质押、流通性较强的动产质押、符合要求的担保人担保。担保则要交给担保公司一笔不菲的费用,申请者除了要有稳定的经营收入和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外,还必须能够提供银行认可的抵押担保。
对于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们来说,既没有可抵押的财产,也无法进行担保贷款,要想获得贷款十分困难,但吸引相关机构的投资同样困难。
“我们很少考虑给正处于创业的大学生投资,因为我们投资机构进行投资也是一个商业行为,我们要考虑到风险和收益的问题。大学生在创业之初受经验和资金的局限,即便成立了公司发展也是相当缓慢,我们对他们进行投资的风险大大增加。在同样的投资需求下,我们会更多地考虑有经验、发展趋于良性的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基金经理对记者说。
创业中的大学生该如何解决资金问题?“贷款和我们投资一样,都需要规避风险,所以大学生从这些机构获得资金支持比较困难。一部分大学生是通过贷款得到了最初的运营资金,但多数公司不是说开张就能盈利的,还需要后续资金,这样再问银行贷款会更有难度。我建议大学生在创业的时候,还是向亲朋好友募集资金,并得到相关的创业培训,再进行理性的创业。创业后如果需要资金再向银行或机构贷款或找投资。”这位经理说,“总体来说,资金困难还是大学生创业的难点,也是必须克服的难点。就像涅 一样的,总得经过痛苦的经历,经历过后才知道是不是凤凰。”
创业需要理性和引导
开刨冰店的张灿说自己是被“逼”上创业之路的,虽然她暂时成功了,但在创业中没有得到相关的引导,仅是一种求职失败后的无奈之举。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缺少引导而盲目创业的现象普遍存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大学生对创业处于迷茫状态,他们一方面渴望有机会能进行创业,另一方面又对创业充满了担忧。
“如果有机会进行创业,我想大部分人都会抓住机会。但是关键是怎么进行创业?创业能不能成功?现在有多少家公司起来就有多少家倒下去。这种竞争对我们这样没有社会经验的人来说还是很残酷的。”一位即将进入大四的学生对记者说,“我不知道怎么评价休学进行创业,因为如果这个创业机会能带他进入一个很高的阶段,发展得很好,休学也是值得的,毕竟机会不是随时都有的。但我想休学这个决定还是要慎重吧,现在找工作还是看文凭的,别弄得创业不成,工作也找不到了。”
有专家认为,学生创业者对公司运作认识过于简单,他们不清楚如何融资、如何做商务活动策划、如何塑造管理团队等,甚至连基本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常识都很欠缺。
事实上,急功近利的情绪也弥漫在学生创业者身上,这些观念上的偏差导致很多学生创业公司都是虎头蛇尾,他们无法理解自己为什么总是没有投资商青睐,也无法理解为什么总是没有业务量,但投资商知道一家公司是否有前途、是否值得投资,这往往决定了学生创业公司的前途。
据了解,部分高校开设了大学生创业的选修课。例如,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今年初开设了“创业课”,内容包括融资、管理及营销等课程,让学生对创业有体系化的了解。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职业服务中心主任孙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学校对大学生创业的引导很重要,让他们理性地看待创业,懂得哪些人适合创业、哪些人不适合,如何进行创业,认识自己、认识创业,这对大学生的心态调整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