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经验让她学会,做事不可一股脑不计后果投入,“设计是公司灵魂,但是要稳稳走下去需要懂得经营、布局。”
蔡慧贞2001年开始思考公司的下一步,离开了俱乐部。她观察到,台湾科技产业正逐渐壮大并往国际移动,开始有很多欧美客户、厂商的需求,更需要整体设计解决方案,不仅会制作产品目录,还必须会产品包装、网站设计、企业识别。
这时,有了地中海经历的她和过去不同了,和蔡慧贞合作十几年的摄影师邱春雄观察,她不再是个只谈设计概念的设计师,而是谈市场定位、对手市占率,甚至拿着客户营业数字分析的形象顾问。几乎一半以上的客户除了企业识别标志外,在蔡慧贞的解说下,往往连平面设计、广告,甚至人员服装都交由她打理。
为了充分了解客户需求,蔡慧贞甚至当起分析师,了解产业发展。当时有家台欣公司,主要做医疗器材,她不但上网查询市场状况,并亲自到模具厂,甚至跑去拜访下游客户,也因为彻底分析,最后提出欧美和亚洲市场必须用不同颜色的产品,才可能吸引消费者,让客户的业绩一年成长两倍以上。
光宝公共关系处处长苏怡任以最近经验为例,过去两年光宝创新奖皆和知本合作,第一年局限于平面设计,今年蔡慧贞建议将奖杯的形状,改为光宝大楼本身,让光宝形象更清楚。银蓝色的光芒,双手合抱的大楼外观奖杯,也为她自己赢得iF大奖。
地区结盟:吸取外来养分
在台湾站稳脚步后,蔡慧贞第二步就是要走出台湾市场。
一家小公司怎么会有资源谈合作?为了创造机会,四年前起,只要有比赛,蔡慧贞几乎都会参加,也因为这样,两年前她和五国设计公司组成GDS(Goble design source)联盟,一起共同接案。
虽然组成联盟,但是刚开始西方设计师几乎把东方人视为“Tiger state”(老虎之国)。“他不了解你,不知道你是不是会吃干抹净?”蔡慧贞花了一年半时间,一步步培养信任感,每年出台湾五次,常常只为了聚餐交流。
要取得合作机会,蔡慧贞也有自己的策略。她主动将案子让出来和伙伴合作完成,“你要先给,不要想先从别人手中拿。”合作伙伴之一、德国kh design设计师哈门(Ms. Nadine Hartmann)说,有一次联盟设计师一起到德国参展,蔡慧贞却自愿统整五国作品作形象设计和包装,光拍照就花了四天。一磨再磨,终于在去年获得信任,接下五到六件共同设计案子。
走入知本形象设计,一整面的白墙,并没有挂出得奖作品。她说,“我是故意不挂的,挂在墙上就会被过去的作品局限住,未来我还要继续比赛下去,让更多台湾的设计被看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