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程
1983年 出生于浙江台州市
2003年 就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原湖北教育学院)
2006年 在汉注册网络公司
走出大学校园才一年,6月份刚刚过24岁生日的章程,如今已经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网络科技公司。在许多大学生还在苦于毕业后找不到一份合意的工作时,大学还没毕业的章程就已经明确了自己的发展目标——走自主创业的道路。
从公司成立之初的三四个人,到拥有二三十名员工,章程仅仅用了一年时间。这名出生于浙江台州的大男孩,俨然继承了浙江人经商的天赋,敢想敢做,憋足了一股子劲儿要自己做些事情。
不安定的童年生活喜欢玩电脑的男孩
1983年,章程出生在浙江台州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在当地一家民营建筑公司工作。做工程师的父母常年随工程队在外地施工,于是将章程送到乡下的外婆家。
我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台州农村度过的。和一群小孩在一起追逐玩耍,是我童年最深的记忆,也是最快乐的日子。上小学时,由于贪玩,又有外婆宠着,我的学习成绩不怎么好。
直到有一天,父亲从外地回来,有亲戚提醒他:“如果孩子的教育跟不上去,你在外地赚再多钱也没用,应该多花些时间陪孩子。”听了这番话之后,父亲决定将我带在身边,那一年我刚上五年级。于是,我随父母到上海定居。
跟随父母的生活并不安定,由于父母所在的公司承接当地的高架桥、地铁等工程,经常要随项目的变动从一个区迁至另一个区,于是我也跟着他们迁来迁去,转学便成为家常便饭。初到上海时,台州的课程和上海的小学课程设置差别较大,我有些跟不上,于是小学多读了一年。
到上海上学并没有像父母所期待的那样,让我的学习成绩大幅提高。但有一件事情最让我兴奋,那就是父母满足了我的要求,花了一万七千多元,给我买了一台电脑。那是在1995年,个人电脑在上海刚刚开始兴起。
刚接触电脑时,我玩得最多的是电脑游戏。那时候用的是DOS系统,为了不让父母发现我的游戏程序,我学会用一些命令将游戏隐藏起来。应该说,我对电脑的兴趣是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加深的。
到上初中时,许多同学还在迷恋电脑游戏时,我已经很少玩这些游戏了,而是将兴趣转移到学习动画制作软件上,每每制作出自己得意的视频短片,都要在父母面前炫耀一番。
最让我得意的是,一次我自己编了一个简单的病毒程序,让我家的电脑一开机运行很快就陷入死机状态……父亲对我的各种小伎俩偶尔给予小小的鼓励,但多数时候都是一笑了之,不过我总是乐此不疲。
到初中毕业前,我在上海先后转了几次学。频繁的转学,对我的学习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影响,但无形中也培养了我的适应能力。在不断适应新的环境的过程中,我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开朗,很容易与人相处。
初中看同学做生意高二自己卖折扣书
在上海这样一个大都市上学,对我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在上海,我第一次接触到“做生意”的同班同学,在感慨他们的生意头脑的同时,我也开始思考“怎样赚钱”这个问题。
念初一时,父亲将我转到一所贵族学校(一高档楼盘内开发商建的实验学校)。也许是因为父母都是有钱的生意人吧,许多同学的头脑都特别灵光,小小年纪就能发现校园里的商机。
比如,看到很多同学上学为了赶时间,顾不上吃早餐,一个同学就买来切片面包和果酱,用两片面包夹上果酱做成“三明治”,三块钱一份在校园里兜售。
上初中那会儿,校园里刚刚兴起玩掌上游戏机,但并不是每个同学都有这种玩具。于是,一个同学将自己的掌上游戏机明码标价,出租给班里的同学,为自己赚零花钱。“现在想起当时的情形就想笑,但当时,同学们的这些举动却让我十分惊讶。”章程笑说,念完初中后,他的自理能力已经比较强,于是回到台州上高中。同时,他也开始留意身边那些形形色色的生意人,而了解台州人的生意经越多,他就越为自己是一名台州人而感到自豪。
台州人做生意不嫌小,缝纫机、高压锅、螺丝、珠花、纽扣……这些“小”货都是主打项目。许多人白手起家,开作坊,做贸易,以“小”搏“大”,靠着敢拼敢打,将财富滚雪球般地积聚壮大。台州商人很有钱,上千万上亿资产的比比皆是,但他们又特别低调不爱张扬。
从那时我心里就有了一个梦想,也要凭自己的能力,从小处做起,将来成就自己的事业。在这种想法下,就有了我的第一次尝试——开一间折扣书店。
念高二时,父亲所在的建筑公司恰恰在杭州做房地产工程。一次,我到杭州去玩,这次异乡久别重逢中,我突然觉得父亲苍老了许多,面容显得那么疲倦。为人子女,我生平第一次切身感受到父亲的衰老。心中也暗下决心,自己已满18岁,不能再过多地依靠父母,该自立了。
在杭州的几天里,我发现街边的折扣书店生意特别好,消费群体主要是大学和中学的在校学生。我灵机一动,何不在校园里卖折扣书?
回到台州后,我立即上网查询折扣图书的进货渠道,简单一核算,就算打五折卖给同学,自己也还有利润空间。
说干就干,依据同学们的喜好,我从网上下载了大量的书目,标上原价和五折后的价格。第二天便将打印好的书目在同学中传递,他们想买哪本书就提前预付一部分定金给我。就这样,我的折扣书生意在校园内做开了。
一开始,并没有多少资金投入,几乎没有存货积压。我要做的就是和供货商联系购书,然后提货,从同学那收回书款,赚取差价。渐渐地,买书的同学多了,我也会用积累的资金有选择地进一些货,让同学们不用等就可以直接从我手里购书。当然,这样做一是占用资金,二是有卖不出去的风险。但好处是同学们在我这里现场买书,可以立马感受到折扣书的便宜,从而愿意在我这里订购更多的书籍。
卖折扣书让我每个月都有一两千元的收入,关键是让我体会到不伸手向家人要、自己赚钱的乐趣。自己仿佛一下子成熟了许多。
但是,我的折扣书生意很快就被父亲发现。他告诫我,应先以学业为重,考上大学才是首要任务。折扣书店的尝试就这样告一段落,我手头积压的几百本书,也陆陆续续通过在校园内摆地摊处理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