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设计师的成长
杨正凯在纽约读初中时,他画的草图常常被老师当作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典范。杨正凯还记得,自己画的时装设计草图被学校老师评价为“创意中夹杂着抽象”。有些从事时装设计多年的设计师看到他的草图,经常会认为这是出自有着丰富经验的设计师之手,而不是一个年轻的中学 生。
高中时代的杨正凯已经在学校鼎鼎大名了。除了他的学习成绩出类拔萃之外,他平时有个性的衣着和画一手好画的技巧让大家对这个华裔学生刮目相看。读高中后,杨正凯得到时装学院FIT老师的指导,他笔下的设计草图画得也越来越成熟。
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华人家庭,杨正凯的父母也希望儿子将来能够成为医生、律师或者电脑专家,但他却另有想法。记得高中时代学生们都准备报考大学时,杨正凯却告诉父母“我要读FIT时装设计学院”。当时杨正凯已经得到FIT的录取,并为他提供奖学金。
当父母听说儿子要当一个“以画画为生的设计师”时,严厉地告诉杨正凯说,“我们希望你上名牌大学,读一个好科系,将来出人头地。”或许在老一辈人眼中,儿女的成功大多都与名校有着莫大的关联。不忍辜负父母对自己的一番期望,杨正凯听从了家人的劝告,报考了纽约大学计算机系。
学习成绩突出的杨正凯在校期间一直都是尖子生,除了在学校担任助教的职位外,他还连续获得“系主任优秀学生奖”(Deans List)。然而,繁琐的电脑程序和枯燥的编程系统并没有将杨正凯对时装设计的满腔热情溶化,他仍然利用课余时间坚持自学,利用空闲时间设计时装草图。
开创精品店
2003年,杨正凯拿到了纽约大学计算机系的毕业证书。当同学们都在到处投递简历,找工作的时候,他却在物色着第一家属于自己的店铺。刚刚大学毕业,杨正凯就告诉父母“我要自己开店,不再从事电脑相关行业”。当时母亲听了儿子的一番话,第一个反映就是“气死了”。回想起过去,杨正凯说,母亲说什么都不让他自己开店,告诉他“我们是为了你好,你要去正正经经找个工作”。
母亲的劝告、父亲的阻拦那时候杨正凯听得太多了,但一心想要进入时装业的他不得不告诉家人“我心意已决,不管你们多伤心,我只想让你们知道,时装设计是我毕生的追求。”看着儿子信誓旦旦,杨正凯的父母只能抱着“让他试试看”的态度,同意他开时装店。
当初,杨正凯手里也没有太多资金,只能勉强在法拉盛租下一间200多平方呎大小的店面。店面虽小,但杨正凯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他亲自动手,把临街的橱窗装点一新,他说,只有橱窗展示能吸引人们的目光,顾客才能进来买东西。
杨正凯利用自己服装设计的经验把一个个模特打扮得性感万分,从衣着到鞋子,甚至到橱窗内的灯饰,都吸引着来来往往的人们。杨正凯代理法国和意大利的时尚女装,他认为,只要设计好,就不怕没客人。
果不其然,杨正凯的Dejavu(巴黎时装精品店)才开张没多久,其经典欧式女装就打响了名气,上门来的顾客络绎不绝。女孩子看中这家店的与众不同,也得知杨正凯是设计师出身,常常来到店里让他帮忙搭配衣服。有些客人干脆每个月就把自己买衣服的预算交给杨正凯,让他按照自己的体形、年龄和喜好搭配一套套漂亮的时装。
几个月后,杨正凯扩大了店面;三年后,这家1000平方呎大的精品时装店焕然一新,店里的装修和设计都是出自杨正凯之手。那些粉红色的墙壁、试衣间里玫瑰花样的挂衣钩、沙发上柔软的靠枕和极具浪漫风格的纱帘等都让来到Dejavu的人们感觉到非常女性化。有些客人甚至空闲的时候会来店里与杨正凯随便聊聊,喝一杯咖啡,谈谈最新的春季时装流行趋势,杨正凯的店被称为“大家的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