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那些习惯在网吧玩游戏的孩子,他们会悄悄地参与游戏,“和他们一起玩”。
在这种“隐身”辅导的过程中,余强他们会“串通”好,在游戏中不断地“夹击”戒网瘾对象,“让他在游戏中受挫,怎么玩都不顺手、不顺心,削弱他从网络上得到的快乐,几个小时后就会让他觉得‘今天真倒霉,改天再来’,这样不断地反复直到让他感到厌烦,”余强介绍道,“一旦他在游戏中受挫决定停下来不玩,我们在现实中的辅导就可以开始了。”
而现实中的辅导则包括了更多的内容。要按照顾孩子的生活习惯、平时爱好,和家长一起培养他的理想,重新让他们转而对现实生活产生兴趣,开始正常的学习生活、体育运动、社会交际。
招数之二:“黑客软件”。
为了帮助家长“监视”喜欢在家里上网的孩子,余强与一个“黑客”朋友签署了协议,在对方帮助下开发了一套戒网咨询站专用的戒网瘾软件,并严格限制软件用途仅限于此。装上它,家长和戒网工作者就可以知道孩子在网上的举动,了解他上网的目的和乐趣,以及他喜好的网络游戏进展到了哪一步,为下一步行动打下基础。
此后,经过监护人的同意,余强他们会选择合适的时机对戒网对象发起突然“袭击”。用开发出的“黑客软件”把后者长时间耗在网络游戏上,辛辛苦苦积累的“分数”、“装备”、“等级”等所有“财产”全部“偷走”。
这样一来,已经在游戏上屡屡受挫的孩子下一次再去玩游戏时,会忽然发现自己在游戏里只剩下一个光秃秃的“人”,伤心之余对游戏的厌恶达到极致。这时只要给孩子适当的提醒和教育,基本上每一个孩子都会很快领悟到,“网络游戏只是一场空”。
在余强看来,第二步至关重要。因为网络游戏是个漫长、无止境的游戏,孩子即使一个月不玩,影响都不是很大,只要他的“人”还在,随时可以重新再来。如同毒瘾,只有掐断它的本源,才能彻底戒掉。
“但是我们也知道,一个虚拟的网络游戏人物以及它的附属品是有价值可以卖钱的。这些我们都会和家长说明,并预先约好我们‘偷’走的东西只是暂时保管,家长随时可以将它收回处置。”余强说。
“另类戒网法”能否推而广之?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戒网成功率基本上是百分之百。”余强说。
但高成功率的背后却是低的数量,从2006年初开始,他们实际接收到的案例只有10余起,且有几个还是自己的亲戚。
不被人知是他们成绩寥寥的第一个原因,这些年轻人常常苦于找不到需要戒网的对象。他们相信,肯定有很多的家长需要他们,可是却没有一个平台能让双方找到彼此。而作为才进入社会没多久的学生,他们也没有多余的钱去做广告。
而被人知道之后能不能被人信任也是余强面临的考验。他告诉记者,家长一般倾向于相信什么老教授、老教育者。尽管他认为自己的经历、心理更接近年轻人,但要取得家长的信任往往要费一番功夫。
另一个困扰问题就是自身“技术”仍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他们所使用的戒网方法,不容许出现任何失误,必须细心地找时机,同时始终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地引导孩子。从接手一个案例到最终成功,往往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期间还要得到家长的绝对配合。因此,每一次开始都是一次新的挑战,自信的余强也常常因此“捏了一把汗”。
“比如对于女网瘾者,怎么帮助她们我心里还真没底。我们的同伴中没有女生,对于女孩子的心理大家都不了解。”他说。
但另一方面,余强他们对于自己的工作也颇有自信。首先,他们的“隐身”辅导打消了孩子强烈的抵触情绪,往往最终还能和孩子成了好朋友。其次,“大家都是年轻人,又都曾爱好过网络游戏”,相处基本没有隔阂,施以引导也方便、有效得多。
“我们都是游戏高手,我们知道在有网瘾的时候能听得进什么、不能听得进什么,什么时候是摆脱网络游戏的好时机,我们也正是用这些去引导沉溺网瘾的青少年,让他们正确使用网络,摆脱不正常的‘瘾患’。”对于自己的戒网瘾法,余强充满了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