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
让创业者成为“满天星斗”
在人们的记忆中,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待业青年”成为中国人众所周知的名词。在当时的就业市场中,鼓励青年自谋职业成为那个时代解决就业难题的一种范本。
早在1981年5月10日这天,当时的省和沈阳市领导郭峰、陈璞如、李涛等同志走访了沈阳市皇姑区3名自谋职业的女青年,赞扬她们发扬自力更生精神,肯定了她们采取集资合作的办法为人民生活服务,并且安置了待业青年,为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所作出的贡献。为了扶持待业青年自谋职业,1982年7月8日,省委、省政府就城镇劳动就业问题作出若干规定,要求进一步广开就业门路,发展集体经济,鼓励和扶持待业青年自谋职业。
当时的待业青年,几乎都没有什么学历背景和技能,他们的就业因而成为难题。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立,加之大学毕业生等新增劳动力的不断增多,就业压力更是连年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面对就业压力,我省积极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并逐步完善配套改革措施。 2003年,省政府发布了 《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若干政策的通知》,2004年又发布“补充通知”,共出台了70条政策措施,其中涉及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具体政策达20多条,内容涵盖了户籍管理、税费减免、贷款担保、社会保障等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