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想法下,从2003年开始,还是大三的骆青就开始寻找合作伙伴。在与朋友交往中,寻找到了同为80年代出生的合伙人王洋和白剑峰。现在,王洋负责公司的运营和企划,白剑峰则主管人事、公关及渠道维护,而骆青自己专门负责公司的渠道开发。同时,可以“头脑风暴”,创出不少好点子。
然而,团队的磨合同样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是“在历经亏损中走出来的”。在创业的道路上,相互的观点、思路都处于探索阶段,也会经常出现摩擦。骆青举例,比如在化妆品品牌的选取上,是选择保守型的,把个别品牌做深做多,还是选择开拓型的,做多个品牌而重点与个别企业合作?是高投入多产出,还是追求销售量,不求单个商品的利润等等?
在团队合作的方式上,起初往往是“尊重各自的意见,最后得出的结论还是模棱两可,在执行的时候就出现了偏差,而再来寻找责任人却又找不到”。最终的结果是公司出现了严重的亏损,“到了几乎已经全部亏光的地步”。公司马上寻找原因所在,发现是由于任务不明确所致,太尊重大家的意见,最后反而束缚了手脚。现在公司决定,在讨论阶段,可以随便说,只要坚持公司的原则,吵架都可以,但是研究之后,还没有统一的定论,就由骆青决定。决定了怎么做之后,大家都按照要求做,“谁没有做好,找谁的责任”。骆青说,如果事后是自己做不好,那么另外一个上来做决定,但是有一条原则,“大家都知道不能散”。
三大销售渠道:门店、网络和活动
现在,公司已经明确,在化妆品品牌的合作上,公司与多个品牌合作,重点与个别企业合作。在销售上强调高投入,多销售,重在跑量。“只有让商品流动起来,才能把公司发展起来。”
在产品的销售渠道上,骆青采取门店、校园网和搞活动相结合的立体化的经营方式。公司已经在复旦、华师大、上海大学等校区拥有5家门店。虽然门店都不大,但是可以作为一个直接销售的窗口。对高校女生来说,买化妆品相对价钱便宜,而又在学校比较方便。同时,营业员多是同年龄的女生,很有亲和力,门店的回头客很多。
校园网则是高校学生的重要集中地,公司经常会在学校的BBS等网络发布各种信息。与此同时,公司还联合广告公司等到现场搞宣传活动,“到学校去举办活动最熟悉不过了”,公司通常会在大学校园的生活园区,搭建立体展台,进行产品的现场演示和宣传,学生也可以直接在现场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