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桶金收获信心
开学第三天的下午,刚从自修室回来的钱俊冬正独自在寝室里翻阅飘着墨香的新教材,一位师哥推门进来,向他推销随身听。见钱俊冬没有购买的意思,便打开话匣子说:我手里的随身听最便宜了,还有调频功能,可以接收学校的语音广播……尽管师兄说了与之相关的很多新鲜的事情,但对钱俊冬来说它还是不可奢望的。正在这时,几位室友不约而同的回到寝室。结果,这位师兄没费多少口舌,他书包里的4部随身听被以每部80元的价钱留在了他们宿舍。
这件事情触动了钱俊冬。他隐约觉得自己身旁有一种机遇,有一个比较大的消费群。他瞅准了这个市常当天晚上,钱俊冬一直在谋划着这件事,直到自己在梦里成为一名"倒爷"。
通过向本地学生和大三的老乡们打听,他很快知道了在西安东郊有康复路和轻工两处小商品批发城。第一个周末,他便徒步走遍了两个市场,仔细对比了很多随身听的性能、质量和价格,摸到一些门道后,他几乎可以用15元的批发价拿到那位师兄推销的随身听。钱俊冬动用了当时最大的那笔存款,批发了6部随身听,拿到学生宿舍做了第一笔生意,结果6部随身听一倒手净赚了300元。这是他的第一桶金,他尝到了这其中的快乐。
之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在课余时间,总把两只眼睛紧紧地盯住同学们的消费品,大家刚习惯用卡式电话时,他四处打听找到了IC卡经销商,把更低廉的话卡介绍给同学,在自己小赚一点辛苦费的同时,让很多同学也得了一些实惠,并和他交上了朋友。后来,游泳课的游泳衣、考研的资料、英语磁带,他都有低于校外价格的物品。大一的一年他成了校园里有些名气的"生意精"。熟悉他的很多同学,都不再叫他钱俊,而是"钱倒",叫着叫着,他倒有了一个别样的称呼:"钱导"。
"小倒爷"开拓校园经济大市场
做了一年的"倒爷",钱俊冬看到了校园市场的广大,他的经济观念迅速得到了提升。
2002年,钱俊冬受同学的邀约去了重庆大学,在他们吃饭的夜市摊位上,经营米线生意的竟然是几位重庆大学在读的研究生。出于好奇,钱俊冬问这些学长为什么会出来卖米线,几位研究生坦然地告诉钱俊冬:以后的社会竞争将非常激烈,我们都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适应一切变化。听了这些,钱俊冬的心里燃起了一股冲动,他酝酿很久的想法开始在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