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进了城,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吕春华却辞去城里的工作,回到贫困的农村老家创业。他的创业生活,辛劳却充实。
回乡务农靠“特色”增收
今年28岁的吕春华家在昆明市东川区铜都镇块河村长岭子村民小组。块河村是一个群山包围中的贫瘠小山村,吕春华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2005年7月吕春华从云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毕业,应聘到一家国际非政府组织工作,成为一名“白领”,月收入4000多元。
出乎意料的是,2007年底,吕春华不顾父母的反对,辞职回到贫困的山区老家,与父母一起“面朝黄土背朝天”,侍弄家里的40亩山地。吕春华的父亲对他说:“我们当农民一辈子种地,苦够了,好不容易把你培养成大学生,你怎么还要回来当农民?”
吕春华的父母常年早出晚归,种花生、种玉米,辛勤耕耘40亩山地,广种薄收,一年到头收入顶多1万元。吕春华回家后,尝试在花生地里套种冬早南瓜,同时他和妻子还养了1000多只鸡。一年下来,家里收入提高到3万元。
村里人看到吕春华种南瓜赚钱了,纷纷跟着种。吕春华于是组织30户村民注册成立了东川区长岭子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员在花生地里套种150亩冬早南瓜,还种了50亩黄瓜。大伙统一购买农资、租用交通工具,统一售价,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避免了压价竞市,每亩地收入比单纯种花生提高2000元。目前,长岭子种植合作社已占有当地三分之二的南瓜市场。
吕春华说:“我们这里种植常规的洋芋、玉米,收益太低,必须搞特色种植才能增收,我们种的南瓜、黄瓜都是本地品种,‘土’就是我们的特色。”
昔日被称为“铜都”的东川,已有千年开发历史,过度开发使区域生态恶化,高高低低的群山植被稀疏。一年多来,吕春华还在自家坡地上实施了“退耕还林”,在收成不好的山地上种了1.6万棵桉树,现在已近2米高。2008年大旱时,他每天顶着烈日背水上山浇树,一个月下来体重减了10多公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