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创业人物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服务 - 奇思妙想 - 创业圈子 - 创业论坛

创业网-中国创业门户网站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 商业模式 - 法律在线咨询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业故事→新闻
    


青年的创业激情如何怎样点燃


cye.com.cn 时间:2013-1-15 9:45:29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我来说两句

进会场,白眼、奚落受过不少。好在爱人郭海及时从福建回来,还带回了打工积攒的4万元。那笔钱,夫妻俩第一时间还给了妈妈:“就是想看看到底能撑到什么底线,虽然苦,但现在想想都是财富。”说到这,李剑与郭海相视一笑。

  第一笔单子,是300多张贺卡,一星期内交工。没有工人,李剑号召全家上阵,妈妈、妹妹、小姨,一家人剪了4天,才完成贺卡的剪纸部分。由于印数太少,印刷厂不接活,只能窝在办公室用打印机打印。数九寒天,两口子一个负责打印,一个负责将贺卡晾在地上,偏偏打印机又出了故障,等完成贺卡,两人已24小时没合眼。

  第一年,贺卡只卖出去3000多张,收入不到一万元。“传统的剪纸市场就只能做这么大,要想突破就必须有创新!”在一次去杭州考察的过程中,李剑为杭州丝绸所吸引,“为什么不能做丝绸剪纸画?”打定主意,咬咬牙,李剑批发了4000多元钱的丝绸回家开始尝试,虽然那批丝绸成为了试验品,但是在投入了几万元的费用后,他们成功将剪纸与丝绸融合。

  “过去的剪纸作品大多用白纸装裱,不仅显得档次低,时间一久,剪纸就会褪色。而丝绸不仅仅档次高,而且耐保存。这项发明拿了‘全国妇女手工制品最佳创意奖’。”李剑拿出一幅彩色丝绸剪纸画,精美的图案配上优质的丝绸,既像一幅国画,又散发出浓郁的回乡民俗味。

  新产品大受欢迎,也让李剑逐步尝到了创业的甜头:2011年公司总销售额达到370万元,2012年则突破500万元。

  李剑心中还有个更大的愿景。“我希望能够打造一个回乡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基地,把更多的非遗艺术打造成产品。”创业磨砺出李剑的直爽,“我们已经找到了一块地,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政府能够重视我们的非遗产业,提供一定的产业资金支持,解决土地五通一平等问题。”

  “很多非遗项目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不少老艺人生活窘迫,如果能够将他们的手艺变成产品,创造出价值,就能更好发展下去。”李剑说。

  王灵光:庄稼地里找到方向

  本报记者 王汉超

  见到王灵光的时候,是别人远远地一指。地里没有别人,他一个人在地头逛荡,又黑又瘦,戴着眼镜,还是学生模样。豫东的田野肥厚广阔,尽管寒气逼人,但小麦的绿意已经爬满了地面。这本是农闲,一年中难得的休息时段,过完年就要忙着除草除虫了。可是王灵光一天恨不得往地里跑三遍,不看见庄稼他有点心慌。

  人们很难相信,这个25岁的毛头小伙,3年前一边上学,一边出来搞农业,如今种植高效农田4000亩,成立的合作社更是拥有16000亩的种植面积。他们的团队,竟是一群20出头的孩子兵。有男生,也有女生,女孩子干起活,一点不逊于大老爷们。稍显老成的6位社员,是返乡的农民工,也不过二十八九岁。是什么让这群年轻人,一头扎进农村,爱上了种地?

  2009年7月,王灵光还是河南农大刚入校的大学生,他不知道他即将参加的一次“三下乡”社会实践将改变他和一群人的命运。在那里,他第一次真切地见识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转,从此满心想的就是下到土地上,种庄稼,搞合作社。

  那时候,他完全是个愣头青。之前他一直干的是在学校卖爆米花。当他筹了5万多块钱,一屁股坐在河南商水县领导的办公室,张口就要流转200亩地。对方没有泼冷水,只是问了资金、种子、推广、管理一大堆问题。这些话把他问醒了,要做好充分准备,迎战这些难题。

  2010年5月,他在漯河通过土地流转方式租了200亩。从学校,一下子到了农村,欠了几十万的外债,单枪匹马,压力很大。没有人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晚上对着偌大的田地,说不出的孤独。“那时候没人信任你,农户、银行都怀疑你能行吗?什么都得自己想办法。”

  为了说服别人,王灵光把200亩田一分为二,100亩按传统方法种,另外100亩用新品种、新方法。结果,后者完胜,平均亩产1300多斤,比前者多打了1万多斤优质小麦。这下子,农户口耳相传。合作社规模逐渐扩大,土地突破万亩,社员发展到两千。学校里刚毕业的孩子们,广州、苏州厂里的农民工都来加盟,团队发展到25人。

  与学生们相比,农民工更踏实,能扑得下身子。“很多时候能带我们,弥补我们经验的不足。”王灵光说,他们在外面工资也不低,现在招工难,找活容易。但他们加入不是为的眼前,而是未来。我们都觉得农业市场大、前景大、潜力大。更重要的是我们对种庄稼有感情,在这里能实现每个人的梦。“相信每个人经历过从播种到收获,就能体会到我们的感觉了。”

  3年来,他们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同伴们在一起,没日没夜干活的时候。从小麦收获到玉米播种,收割、运输、浇水、施肥、打药几乎一刻不歇。我们晚上睡在地里,睡在拖拉机车斗里,睡在我们收的庄稼上,幸福无比。

  那时候,前面受的苦全不重要了。其实农村挺苦的,条件差,活重,村民不信任。每年交地租的时候,麦子还没打下来,用掉所有的钱,连买几棵青菜都要赊账。王灵光说,我们最大的难处,一个是钱,一个是经验,现在我心态摆正了,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梦是最能带动年轻人的。我回学校交流经验,现场都会有很多人要来,每年大学一毕业,很多人就投奔来了。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2页  1  2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热点
·相关工具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
   

 
热点汇总
   
创业项目 创业计划书 大学生创业 创业好项目 创业故事 商机
创业板 大学生创业贷款 创业指南 小本创业 创业板行情 创业网
养殖业什么最赚钱 网上赚钱 怎么赚钱 做什么小生意最赚钱
染衣加盟 服装加盟 餐饮加盟 商业计划书 商业模式 品牌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