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生理上的差异和用人单位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很多单位认为女性怀孕、生孩子、休产假等增加单位劳动成本,不愿招用女大学生。企业只能为带来市场价值的那部分劳动而不愿意为非市场劳动支付成本。
传统的社会性别分工和女性的双重角色冲突。“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性别分工,造成女性的家庭角色教育(做温柔贤惠的贤妻良母)和社会职业上的限定(最好从事人文类或服务性工作)与充分就业选择之间的冲突。
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紧张和高等教育改革滞后的矛盾。我国现行落后且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如第三产业比重太低),难以承受劳动力结构升级而形成的压力;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也和就业在一定程度上脱节。
劳动和社保政策不完善。我国《宪法》《劳动法》等都明确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就业权利。但这些法律没有对在招工中歧视女性的行为Cye.com.cn做出明确的惩罚性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可操作性较差。另外,女职工生育保险责任完全由用人单位承担,女性因产假哺乳等出现的岗位空缺要雇佣其他人员而支付额外成本,但政策并无补偿措施。
女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只有三分之一的女大学生表示比较了解国家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还有一些女大学生过度追求职业体面、工作轻松、工资丰厚等,就业期望太苛刻。
聘任22位“女大学生就业导师”
为帮助高校女毕业生就业,省女性学研究会专门聘任研究会22位具有指导能力的理事为“女大学生就业导师”,利用业余时间义务指导应届女大学毕业生求职、就业。
这些就业导师分别来自黑龙江省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多数具有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经历,有的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有的长期从事就业指导和相关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实际经验,曾帮助不少女大学生成功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