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等待商机到主动出击
“回收各型号男女军训服,每套人民币×元,地址……”9月27日中午,出现在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食堂路口的一则小广告吸引了路人的注意。
原来,这天正好是该校一年一度的新生军训结束的日子,创业孵化园的一名学生瞅准了这一商机,趁机做起回收军训服的生意。
“跟几个月前刚进孵化园时相比,学生的变化蛮大的。”负责创业孵化园管理的学生处曹燕华老师介绍说,刚开始,学生们大都在等待商机,到这个学期,他们已经学会主动去寻找商机了。“学生们商业敏感度的提升,观念、意识的转变都让人欣喜。”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梅珍对这一变化更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她认为,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尽管不能像本科院校学生那样,在创业时搞很多高科技项目,但结合自身技术专业特长,同样也能在创业路上大展拳脚。
“我们对学生有个培养计划,第一年主要是学基础课,第二年给他提供一个创业平台,使他在学校里就能培养起创业意识,第三年再帮助他出去顶岗实习。”王梅珍院长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院在今年年初,专门投资50万元,在生活区改建设立了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学生只要有一份可行的项目计划书,经过申报批准后,便可以在孵化园中经营自己的小店,房租和管理费用全免。
从今年5月中旬招商起,短短半个月,学校就收到了各院系学生提交的107份创业申报项目书,这对于只有29家铺面的创业孵化园来说,是远远供不应求了。“我们的专家评审组在考察学生的项目时,着重看他能否把创业计划和自身专业进行有机结合。”王梅珍举例说,比如家纺专业的学生,开了一家床上用品专卖店,他在创业经营的过程中从设计开始,到制作、销售一条龙,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实践,而他的同学即使不能参与经营,也可以把自己创作的作品、平时的作业,包括毕业设计的成果拿到店里展示销售,从而带动更多的学生树立创业意识。
在与王院长交流的过程中,她反复强调“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也许我们现在学生创业成功的只是凤毛麟角,但我相信创业必然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我们职业院校教育出来的学生不光能到企业里打工和就业,还能带动一批人就业,这个意义就更大了。”王梅珍院长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