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济南西部的长清大学城商业街,自 2007 年 9 月开业以来,先后有142 名大学生在此从事个体经营,“练摊儿”的学生更是多达数百人。然而到目前,经营时间超过 1年的却仅有 11人。今年全国“两会”上,上海团市委副书记陈凯委员提供的一份数据也显示,广东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1%,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也只有4%。
大学生创业到底难在哪里?近日,记者走访了长清大学城商业街。
创业要过“三道坎”
3月 19 日下午,记者见到张庆春时,他正在自己的馄饨店里忙碌着。他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体育系,在经历了一年的求职之后, 2007 年决心自己创业。眼下,他的馄饨店在商业街已是小有名气,雇了两名员工,周末还有两名学生兼职,每天的营业收入达到了 1000多元。
记者从负责商业街管理的崮山工商所获悉,在大学城商业街,目前像张庆春这样创业的在校及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就有 57 名,占到全部商铺的 20% ,而未办理营业执照,利用节假日及夜市“练摊儿”的大学生多达数百人。
在大学生小孙的店铺,记者与几名学生老板进行了交流发现,大学生要想创业成功要经过“三道坎”的考验。
第一道坎是项目。正在筹划开烧烤店的李虎庆说:“最关心的就是怎么选个好项目,项目选错了,费心费力难出成绩。” 如何选个好项目,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说,很多时候是靠运气。
第二道坎是资金。一名开服装店的大学生告诉记者,不少有创业打算的同学都是因为筹集不到资金而止步。
第三道坎是心态。做勤工俭学中介服务的小孙将创业的大学生分为三类:第一种是现实型,创业就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计;第二种是空想型,看似有伟大目标,却有点不着边际;第三种是脚踏实地又有长远规划的。“第一种很难做大,因为本来就没有长远打算,第二种‘死’得最快,第三种才有发展前途,但眼下第三种人还太少”,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