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企业生存尚且面临“过冬”的窘境,脆弱的大学生创业又如何生存呢?其实,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带动就业、缓解目前就业压力的重要渠道,如果政策到位而又有相应的培训在前,这条路并非悲观者想象的那样艰难
就业难,创业更不容易。资金、经验、人脉、资源、社会环境,诸多瓶颈注定了大学生创业是一条不平坦的道路。在金融海啸冲击下,尽管国家出台一系列刺激政策,各地都在推进全民创业,但对于即将毕业走向职场的大学生而言,“创业”依然并非说说那么容易。
作为高校本身,是一直鼓励学生创业的,可以说,大学生创业已成为高校校园里“点击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各种创业计划大赛如火如荼,但大学生创业并非如想象中那么顺利。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创业面临以下问题:一是知识限制,很多创业者无法把自己的创意准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来,缺少个性化的信息传递,对市场目标和竞争对手情况缺乏了解,分析时采用的数据经不起推敲,没有说服力等;二是缺乏经验,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和相关的知识;三是心态问题,大学生创业首先要有“风险意识”,要能承担风险与失败;四是创新能力薄弱,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多,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忽视技术创新。所有这些,都要求创业的大学生必须努力克服。此外资金问题也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据笔者了解,现在很多大学有创业实验园,每年还会举办类似“创业设计大赛”等的活动,都能吸引不少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参与其中。但是,实验毕竟只是实验,在金融海啸冲击之下,内外部需求急剧下滑的现实让很多大学生创业的点子无法真正落到实处。事实上,对于大学生毕业即创业的思路,一直以来有着不同的观点,有位年纪轻轻就创业成功的旗帜性人物曾经鲜明地表达他的观点,他反对大学生退学创业和一毕业就创业的行为,其理由是,当下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具备创业的条件,即使有好想法,也很容易被竞争对手击败。
的确,世界上只有一个比尔·盖茨。在目前环境很艰难、整体经济相对低迷的时候,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非常低。很多大学生说,我有一个很好的想法。但光有好想法是不行的,创业者更应该学会如何建立自己事业的保护壁垒,否则的话,竞争对手很容易超越你,击败你,因为他们比你更有资本。此外,当下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具备一毕业就创业的条件,这是现行教育体制所造成的,因此,大学生需要先积累经验,成功的机会才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