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深陷就业困局的莘莘学子们要么行色匆匆地奔波在步履艰难的求职之路上,要么放手一搏创立商业性公司自主创业,而即将走出校门的湖南大学学生陈良柱和他的攻关团队,却针对市场上潲水油泛滥的问题,注册一家公益公司,紧锣密鼓地进行便携式油品快速测定仪的研制,走上公益创业之路。
公益创业,能否让大学生就业独辟蹊径?
公益创业 吹皱校园一池春水
所谓公益创业,是指个人或者社会组织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果,是一种面向社会需要,以建立新的组织,向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社会活动。它主要包括创建非营利性组织、创办兼顾社会效益的盈利性企业以及举办志愿公益活动三种类型。
据了解,公益创业起源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在我国尚属新兴事业。以前,社会衡量一个年轻人成功与否的标准比较单一,“创富”能力成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志。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也日趋多元化。年轻人创业可以选择创立企业,也可以选择创立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前者能带来直接的财富,后者则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
记者在湖南大学采访时了解到,近年,学校加强公益创业教育研究工作的探索,为公益创业事业奠定理论基础。学校成立了国内首家公益创业研究机构“湖南大学中国公益创业研究中心”,积极开展慈善基金组织等非赢利组织、“行动研究”理论与产学研、公益慈善一体化以及创业及其集群研究。2008年,湖南大学“产学研一体化的公益创业教育项目”获2008年度“中华慈善奖”之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这是迄今为止高校获此殊荣的唯一项目。
谈起实行高校大学生公益创业这种新创业模式的初衷,湖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唐亚阳认为,学校旨在以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为发展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他介绍,目前,学生各类公益创业活动成绩显著,实现了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双重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