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学扩招,眼下才市又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部分企业正在削减招聘计划。全国的大、职专毕业生将达到611万。百人争抢一个心仪的岗位,已“见怪不怪”。于是,一些大学生开始转向自主创业,因急于求成,眼光不准,导致投资失败。
要取得预想的成功,有志创业的大学生须谨行,注意以下要素:
项目须平实
一些大学生,尤其是工科和经济管理专业的同学,一上来就是大的,尤喜高新科技项目,或瞄准高端消费群体。殊不知,这些项目要求高,资金投入大,回收慢,对于初起步、“囊中羞涩”的学生来说,根本不合适。譬如,有两个工学院的毕业生搞了个智能考勤机,有完全自主产权,光前期试样费就花了三万多。拿着初样,跑到公司和机关“扫楼”推销,只卖出两台,赚了五百多元。余下的全成了“搁货”,投资和收入不成比例。所以,创业伊始,同学们要放下架子,做些贴近百姓的平民生意,如开擦鞋店,卖卤味品等,以积累资金和商战经验,日后再图更大的发展。
弄懂政策优惠
虽然眼下政府鼓励全民创业,但一些优惠政策的实施对象还是有范围的。一些同学对此不甚了解,自认为会“一视同仁”,仓促上马,结果竞争不过别人,导致开店失败。学经济管理的罗树平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毕业后,他在新开的服装批发市场看中了一个摊位,拉了三个同学合伙干,弄清了进货的渠道,四人筹措好二十多万元的资金,赶在冬季到来之前,从广东、福建和江浙等地进了一批冬装。可开业后,一样的进价,就是卖不过别人。考核了各项经营成本,后来才从工商部门了解到,他们没有本地户口,对下岗职工减免的营业税等优惠对他们不适用。惨淡经营二月,本钱亏去近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