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模式可否推广——
并非尽善尽美,贵在积极主动、先行先试
杭州市大学生创业搞得红红火火,吸引了一些地方来“取经”。调研一番,有的地方政府说“收获不小”,也有的说“好是好,但学不了,我们没杭州市那么有钱。”
杭州模式是否很难在其他地方推广?
“我不这样认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王亚栋说,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杭州财政状况好,有创业传统,但杭州高校比较集中,当地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大,也不全是优势。何况,像杭州这样比较富裕的城市,国内并非独此一处,但大学生创业未必都能做得这么好,“关键看怎么去做。”
王亚栋认为,杭州的做法在许多方面可供借鉴。首先是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对大学生创业提供全程、长效帮扶。办企业的每一个环节,从选项目、选址到之后的市场拓展等,都有具体的帮扶措施,而且多数优惠提供两年以上,力保企业能存活下来。
其次是部门联动,真正形成了合力。在杭州,大学生创业就业不仅是劳动部门或教育部门的职责,团委、工商局、科技局、企业家协会等,都参与进来。杭州团市委就联合一家投资公司成立总面积15000平方米的青年创业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办公房268间,免缴2年房租。
“杭州的另一个特色是速度快,看准了就先行先试。”王亚栋说,今年我国有600多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国家对此出台了大量扶持就业创业的措施,各地也应积极想办法,主动解决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