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客户全靠熟人拉关系,连企业每月例行的报税程序都不知道,这叫创的哪门子业啊?”22日晚,青岛青年创业沙龙主持人马晓明将3位盲目创业的大学生当“反面教材”,提醒青年朋友创业不可跟风。据了解,本市不少大学生或失业青年有创业意向,但其中近半数人并没有成熟的创业想法,有的人仅仅是因为找不到好工作就走上了创业路,专家提醒不妨先从基层就业开始学习创业。
创业半年只有一桩生意
22日晚7时,由青岛市青年创业促进会成员发起的岛城首个青年创业沙龙举行,沙龙主持人、企业家马晓明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案例。
“最近有3个大学生几次来找我,求我给他们介绍客户,我也跟着犯难啊!”据马晓明介绍,这3人是本市某高校动漫设计专业应届毕业生,年初合伙注册了一家公司。因前期宣传、营销做得不到位,公司开张半年只接过一个订单,还是其中一个学生的家长找朋友介绍的。更让马晓明感叹的是,当他询问起是否定期报税时,3个学生老板都抓起了脑袋,一脸茫然。“这项企业经营者每月必须履行的义务,创业者居然都没听说过。”因为经营陷入困境,其中一名合伙人已打算退出,重新开始找工作就业。
不少人把创业当“避风港”
记者联系到3名创业者中的郭炜(化名),这位年仅22岁的小老板坦言:“当初创业确实缺少准备,主要是找个好工作太难了,学校又有创业的利好政策,还免费提供场地,我们才想自己单干。”
记者了解到,大部分高校都有鼓励学生创业的利好政策,有的大学不仅专设了扶持奖金,联系了免费场地,甚至出台了创业学生免修选修课和获得研究生推免资格等优惠。青岛科技大学一名大三学生告诉记者,就为了“获得研究生推免资格”这一项政策,他身边就有同学提前捣鼓起了手机生意,但经营状况并不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