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需要良好的教育生态
记者:“创新杯”大赛极大地激发了全球学生的激情、想像力和创造力,但微软同时又是一家营利性机构,对这样一个看似矛盾的问题你抱怎样的看法?
李培根:有一些大的跨国公司,真的有非常大气的一面,这是不能不承认的。有时我们也常常在想,为什么中国没有这样的企业来这样关心教育?当然有的企业可以说我们没有微软那样的实力,但我觉得关键的问题恐怕不在实力。能力有大小,对教育提供的支持、投入也可以有大小,问题是要有这份心。
比尔·盖茨肯定是把对教育的贡献,看作是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之一。要说微软做“创新杯”这样的事情完全没有商业目的可能也不是事实,因为这对企业形象是一个特别好的宣传,能够吸引这么多的优秀学生,他们未来可能是微软的潜在用户,也有可能成为微软的员工。但是,有这种商业目的没有关系呀,它将是一种双赢的结果。微软对教育的支持,对全世界的教育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同时也带来公司的兴旺发达,这有什么不好?
记者:你认为,企业对教育应当有一份社会责任吗?
李培根:是的。我们国内一些大的公司没有微软这样的实力,这是实情,但是有些事情是完全可以做的,譬如说接受大学生实习,有些企业就没有兴趣,认为你大学生来我这儿实习带不来什么好处,纯粹是添麻烦。这反映了我们的一些企业家在思想观念上过分的功利。
我有一个观点,教育是一种生态,学校肯定是其中的核心部分,但教育的生态绝不仅限于学校本身,企业也是教育生态的重要一分子。我在学校提倡教育改革,希望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能够很好地做到知识转移,相互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如果这样的话,我们高等教育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如果大家把高等教育的改革、教育水平的提高,仅仅认为是学校的事情,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需要激发年轻人的创业激情
记者:不久前去过你们学校,看到各院系门口都张贴着参加“教育大讨论”的通知,华中科技大学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如何办教育在今天还是一个需要讨论的话题吗?
李培根:那当然。8月22日,我们马上要召开一个暑期的工作会议,我将会作一个主题报告,题目是:解放思想,开放开拓,办尽可能好的教育。
为什么要提“办尽可能好的教育”呢?首先,我希望在“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基础上,还有更高的目标追求。第二个含义呢,是希望在现有困难的条件下,通过我们的努力办尽可能好的教育,去和国内那些比我们条件优越得多的名牌大学一争高下;第三个含义是,我希望为一些优秀的学生创造更好的条件、创造更好的氛围,给他们尽可能好的教育。我甚至想成立一个特殊的学院,实质性推进教育改革,包括主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实学创新人才培养等,让学生在多学科交叉的环境、实学创新的氛围里得到很好的锻炼。
记者:听参赛选手说,评委常常问“你所做的项目其商业前景将如何?”你认为,对学生灌输并强化一种商业意识,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李培根:我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我提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这方面国外不少大学做得很好。譬如说美国128号公路周边有很多的高新企业,多数都和麻省理工学院有关系,显然它非常重视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硅谷和斯坦福大学也形成了这样的格局。
比尔·盖茨就是一个创业者,他大学没念完,就出来创业了。中国太需要有创业精神的大学生了,中国要实现工业化,需要大量有创业能力的人。如果中国高等教育普遍重视创业精神的培养,未来中国大学的发展肯定会不一样,中国社会的发展也肯定会不一样。
作为课题的设计者,首先要考虑社会效益,同时也要考虑能不能形成市场,这也是衡量课题是否有价值和意义的重要方面,从这一点来看,具有与创业有关的某种商业意识并不是什么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