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有高技术含量,但从操作层面说,项目本身不需太大投入,学生完全可以做,现在就能做。尽管利润不高,但一年做几百个单子,应该问题不大。”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宏观处处长刘庶明认为,“这类项目,是适合学生起步的创业项目。”
对于这类项目,参赛选手指导教师、吉大管理学院教授李北伟也给予了充分肯定。www.cye.com.cn因为工作关系,李北伟平时经常跟一些有意创业的学生打交道,他发现,很多学生雄心万丈,一提注册资本,动辄几百万、上千万元。他说:“谁会对一个大学生创业团队给予这么大的投资?这么大的项目,学生又操作得了吗?大学生创业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从自己能干的事做起。”
本届大赛初评阶段,武敬东审阅了80多件上报作品。他认为,有20个左右项目是学生自己可以操作的,这也表现出参赛学生越来越务实的趋向。“学生创业要突出自己的原创性,有想法,有思路,慢慢做起来”,评委们建议,大学生最好选择那些小资本、智力型、服务型的项目,从第三产业起步。
3名残疾大学生现身赛场
长春大学光普创业团队的登台亮相,为全体观众制造了另一个“意外”:团队5名成员中,总经理和技术总监都是视障学生。公司的主营产品“光普读屏软件”,就是技术总监李阳参与开发的。这种软件,可以通过语音朗读方式,将电脑屏幕上的文字信息转换成音频模式,拥有这样一套装备,视障人士就能和普通人一样上网冲浪、使用办公软件了。“目前我国有视障人士1691万人,让这一群体便捷地使用电脑,是我一直以来的创业梦想……”当李阳主动伸手要求接过麦克风,回答评委的现场提问时,台下响起了一片热烈掌声。
出现在决赛场上的残疾选手,还不只这两位。作为吉林大学“锐创”团队的总经理,该校2005级本科生高文思,也是一位拄着双拐的残疾人。看着他从容镇定地走向多媒体演示台时,很多人露出了钦佩的神色。
“这两个团队的创业计划书写得都很好,项目本身有市场空间,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评委刘庶明说,“残疾大学生积极参赛,这说明大学生创业大赛连续举办几届以来,已慢慢显现出了累积效应,越来越多的学生被唤起了创业激情,开始关注创业、投身创业。”
据了解,本届大赛由共青团吉林省委、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科协、省学联共同主办。据团省委学校部部长杜奉英介绍,本届大赛复赛上报作品共计118份,无论从作品涵盖范围,还是从参赛人数看,都远高于往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