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某著名调查机构和亚洲最大零售商圈淘宝网联合发布《2008年度网购市场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08年淘宝网创造了57万个直接且充分就业岗位,也就是说2008年有57万人通过在淘宝网上开店实现了就业。这57万人中,一半以上年龄在23至32岁之间,其中,大学生通过网络创业实现就业成为潮流。
短短几天,关于大学生网络创业的讨论已经在各大媒体“汹涌澎湃”。鼓励大学生以创业的方式实现就业,是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形势下人们热议的话题,其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我历来不同意一些人把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难归因于大学生不愿意创业,也不认为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创业是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灵丹妙药。
因为在任何一个社会里,创业者(老板)都是少数,即使在高学历人群中也是如此。我们怎么可能要求大学毕业生都去创业做老板呢?创业者(老板)只是职场上千百种职业的一种,对于千百万所学不同的大学毕业生而言,这个职业只能是适于少数条件、机遇具备了的人来干,绝大多数毕业生还是要到职场上与其他千百种职业寻求匹配。所以,在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告诉大学生们,创业需要具备一定的机会和条件,要了解外部环境、自身优势与劣势、行业发展前景等等。大学毕业生在考虑是否创业时也需三思而行。
从创业的外部环境来说,主要包括经济环境和市场政策环境两方面。一般经验表明,经济繁荣时期,是创业的好时机。像搜狐和新浪,他们创业的时候,正值经济繁荣期,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期,后来经历了网络泡沫破碎期的历练和洗礼,才脱颖而出发展壮大。
时下世界经济走向低谷,我国经济也受影响明显下滑,国家正在努力刺激经济,促进大学生就业,鼓励大学生创业。但是,如我们看到,大量现存的民营中小企业正处于一种极其艰辛的生存状态,甚至倒闭。这又让我们如何鼓励毕业生们勇敢创业呢?他们将创立的企业不就是规模更小的民营企业吗?其处境会否比Cye.com.cn现在的中小企业更好,也是个问题。所以,在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同时,应尽快改善现有民营中小企业经营的政策环境,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才是改善整个市场就业环境的重要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