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已经复读了两年的杨甫刚考进了义乌工商学院。那时,下岗的父亲给他定了个目标:毕业后考个公务员。谁也没想到,进校没多久的他就彻底颠覆了父亲的想法,收饮料罐、卖袜子。夸张点地说,只要赚钱的活,他都会考虑做。
疯狂赚钱的背后,出现了一个令他颇为不爽的数字:市场营销学考试,成绩53分。2007年4月,杨甫刚的网店“上市”了。第一笔收入,是他“倒卖”从义乌国际商贸城选购来的小商品赚得的,利润仅仅为0.5元人民币。
正是这五毛钱,开创了一段不可思议的创业史。一年后,杨甫刚在校友的眼里完成了从“平民”到“英雄”的蜕变,他的月收入也从创业初期的600多元狂飙至4万多元,信誉级别已达3个皇冠。
今年,杨甫刚更是和校友何洪伟一起,登上了大学生富豪榜。
人们不禁会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普通人成了全民瞩目创业英雄?在众多教育行家眼里,紧挨着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义乌工商学院功不可没。目前,该校60%的学生能自理生活费,20%的学生能自己交学费,学生一年勤工俭学创收2500万元,在淘宝网上信誉度达到钻石级以上的学生店主超过500人。
校园创业氛围浓郁
教学楼中遍地都是贸易公司
每天下午5点,义乌工商学院校园中最热闹的,恐怕就是雪峰楼了。在这里,步履急促的物流工作人员和学生创业者们总会将一箱箱物品搬到停在附近的大货车上,撕胶带、订箱子的嘈杂声响彻大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