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作为珠三角的二线城市,东莞却在中国连锁商业发展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您如何看待其背后的形成原因?
张国衡:中国内地最早的连锁超市、最大的便利店店铺群体为什么会诞生在东莞,我认为有三层原因:
一是东莞一直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由于业务往来关系,东莞糖酒集团的管理层需要经常去香港。当时我们国内的国营商场还需要售货员站台销售,货品陈列也是封闭式的,香港开放式经营的连锁超市刺激了东莞的商业经营者主动去改变。
其次是美佳超市所属的糖酒集团本身与在东莞投资建厂的雀巢咖啡、嘉顿食品等许多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存在密切的业务关系,进货渠道极为便利。后者的产品也是香港惠康、百佳等连锁大超市的常客,因此方便我们从货品进货、物品摆放、装修布置、管理模式上借鉴香港经验。
此外,东莞的营商政策环境较为宽松。
盈利能力开始走下坡路
传统便利店发展危机四伏
记者:如今各种品牌的便利店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风景,相比最传统的杂货店,外表光鲜的便利店是否已经到了兵强马壮、衣食无忧的平稳阶段?
张国衡:“衣食无忧”这句话我从来都不敢说,我觉得应该是危机四伏。
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宜佳已经在广东布下了一张密密麻麻的零售业大网。自2008年成为广东省商业流通领域便利店行业中唯一一个“广东省著名商标”后,美宜佳不仅站稳了东莞市场,还在珠三角兄弟城市开设门店。
前两年,当很多品牌连锁企业固步不前,甚至收缩市场准备过冬时,美宜佳逆市加快了开店步伐。当时以平均每月新开70家的速度在全省范围内扩张,其中2008年9月单月新开门店数更是突破100间。
目前美宜佳已经在广州、深圳、东莞、惠州、河源、中山、佛山、江门、珠海、肇庆、清远等11个城市开设了2680间店面,算是走出了珠三角,单从便利店业态门店数量上计算已做到全国第一。未来三年内,美宜佳的店铺总数目标是4500间。
从表面上,美宜佳似乎已经兵强马壮了,但我认为广东本土市场的深耕潜力还很大。对于便利店品牌来说,如果在还没有吃透本土市场的时候,就轻言“全国布点”,这是很危险的。未来几年我们的战略还是要立足珠三角,做深做透珠三角,拓展广东省。
这两年我也碰到了一个苦恼的问题,就是门店的盈利水平在下降。虽然美宜佳97%的门店都挣钱,但随着市场发展,便利店的盈利能力在走下坡路。便利店的先天“小”是个短板。现在有不少便利店也想尝试向生活超市转型,但要在经营面积、生鲜经营上实现突破十分困难。其中对即时快餐的生鲜质量监控,就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监控系统,这样下来开店费用肯定要达到四五十万元,那势必给加盟发展设置过高门槛。
可以说,便利店发展到现在是危机四伏,处境特别尴尬。
尝试为网民提供充值服务
涉足电子商务就像煲老汤
记者:要化解单一便利店利润缩水的尴尬处境,冲破压在便利店头顶的这块利润天花板,您有何建议?
张国衡:我觉得电子商务和增多便民服务内容是不错的尝试。未来便利店的盈利来源将从原来只有买卖商品、店铺销售获利一块,逐步增加两块收入渠道,一是提供充值、缴费、类金融、公共事业费用等十几项便民服务,开发便民服务平台,带来人气,形成生意,增加店面销售,形成新收入;第二个来源就是通过电子商务网购商品的方式,让便利店主挣更多的钱。这也是决定便利店未来能否做下去的机遇。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