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需要更多宽容
高朋满座,济济一堂。企业家与创业者们热切分享 “寻找中国的管理正道”。其中,马云与其淘宝商城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话题热点。
一路披荆斩棘、历经风雨成长起来的企业,稍有不慎,社会责任感及过往所做的一切,就可能被清空为零。人们不禁要问,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提出忠告:“消费者要宽容,马云要有耐力。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正确的。”
柳传志表达了对企业家同仁的信任:“在我与马云的交往过程中,我知道马云是把名声看得比钱重的一个人。企业中,他所占股份比例很少,相当大的利益给了合作者。如果是马云错了,则是方法上的错误,而不是态度上的错误。淘宝网上确实存在商品质量的问题,要给商家设一个门槛。马云现在肯定在复盘,不用埋怨客观,没有任何用处,哪怕是方法,也要更多地从自己身上找”。
施振荣建议以“王道”适时消除矛盾:“很佩服马云。如果要检讨,则要以王道的思维进行思考,客观的外界是动态的,原来的王道可能不是现在的王道。现在应赶快做适当沟通,在没有产生误解时,或者在误解之初,就通过有效的沟通将误解消除,创造社会更大的价值以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平衡”。
徐少春则言简意骇:“吃亏是福。”
龙永图倡导平衡理性对待优秀企业:“应该允许别人犯错误。中国优秀的企业家太少了。对优秀的中国企业家要宽容。在最需要的时候要有最优秀的中国企业人顶起一片天。现在网络舆论需要听各方面的声音,一方面要听大众的声音,同时还要听精英的声音,要听理性的声音,要听感性的声音。这样才能平衡。特别是中国目前处在大变动时刻,人与人之间,应该有更加宽容的态度,允许犯错误,有机会改正错误。有些昧着良心伤害老百姓健康生命的事情,不能接受不能容忍,但是对于企业经营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果不是伤害消费者生命健康的事情,应该给予更多的宽容。平衡、理性的声音,更有利于企业的增长”。
企业转型“王道”不换脑袋就换人
如何在全球化格局下找到自己的定位?如何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如何在同行业的核心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何实行管理变革,让技术和管理两个轮子都转起来?如何尽快缩小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差距,加快企业国际化步伐?宏碁创始人施振荣说:“转型,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换脑袋,抛开包袱,不换脑袋就得换人。”
就转型这一话题,参加“中国管理·全球论坛”的政商人士各有说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为您整理了部分精彩观点。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转型不是大跃进,是文化苦旅
在中国办企业,如何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模式?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正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有不少已经找到出路。主要是:首先关注世界多元化和文化一元化的博弈,这种较量将是长期的、曲折的,有时还可能是血腥的;其次,了解中国文化中宝贵的、符合主观和客观事物的规律,把这些与人们乐于接受的方式体现在企业中,成为企业凝聚众人之心的力量,例如利己、利他,尊法重德,遵道和谐,生活中的勤劳节俭,手足情深等等;再次,希望中国企业家关注中国文化的研究过程,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阶段已经过去,今后将是社会各界给文化搭台的浪潮,在这个阶段中,企业大有可为;最后,希望将来涌现出越来越多对文化问题感兴趣、有发言权的企业家。这些企业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儒商,而是对把中国文化应用于企业管理有独到见解和实践,并能提高到理论层面上,介绍给全世界的企业家。
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企业转型,文化建设是基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能不能健康发展,管理能不能成熟,很大程度上要适应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适应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基本特点。
当前,中国经济出现了几个重要趋势。第一,从重视量的扩张到重视质的提升。2009年我国超过日本,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同年我们出口超过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第二,中国经济的发展正从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发展模式,转向以区域经济为基础的发展模式。
在中国,对中国企业来讲,内耗、内斗猛于虎,这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今天,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已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条件。
第三个趋势,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之一是,从过去只注意经济发展,向同时注意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转变。
当今的企业管理,不仅要看到建立企业法制规则的重要性,也需要一批有道德、有文化,有诚信的人来支撑这个市场经济体系,否则法制经济就是一个建立在沙滩上的经济。文化具有非常广泛的意义,文化不是学历的简单代名词。所以,企业管理一方面要继续研究规则和法制,一方面要更多地研究文化,研究诚信,研究道德。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