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时期,各地有关民间高利贷崩盘的案件此起彼伏,浙江温州、河南郑州、内蒙古鄂尔多斯等等,这些之前全民皆放高利贷的地区在狂欢之后正在迎来一个个恶果。此次,我们选取了河南圣沃担保公司以及鄂尔多斯苏叶女的民间借贷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发现,之前民间高利贷所依附的多为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狂飙不止的房地产市场,而如今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很多民间高利贷面临釜底抽薪的危险。或许,这还仅仅是个开始。
深秋十月,河南担保业打了一个大喷嚏。
河南圣沃投资担保公司资金链突然断裂,让上千名“理财客户”的资金打了水漂。而且不安和焦虑情绪迅速蔓延至整个河南担保业。许多担保公司挤满了要求提前退款的理财客户。
这一事件对河南担保机构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河南有将近1600多家担保公司,超过10万的从业人员。圣沃事件背后,巨大的民间借贷需求和政府相关政策制之间的错位隐现。
圣沃之乱
河南有1680家担保公司,选择哪家作为理财对象取决于利息的高低。
圣沃公司成立于2010年9月1日,其注册资本仅为5000万元,但却凭着高息策略在短短一年的时间积累了上千个理财客户,其中大多数客户投入的资金都在百万元以上。
一张银行卡在圣沃公司的POS机上轻轻划过,从这一刻起,一笔打到另一个账户的数十万元资金就开始以月息3分的速度实现自我增值。
银行卡的主人和担保公司在一份合同上各自签字。这份合同上已经有借款方的签字。但大多数理财客户都没见过借款方,更无从了解借钱做何用途。《中国经营报(微博)》记者了解到,大多数的借款方都是担保公司虚拟的,只是起到募集资金的作用,而至于吸收来的资金究竟投向何处,则由担保公司再行决定。无疑,作为担保公司,这种操作手法是违规的,但是理财客户们大多也不太关心这些,他们更关注利息。
虽然合同上注明月息一分五,但实际上3分的月息是最保守的数字。根据借款时间和用途的不同,利息还会达到6分,甚至9分。不过也有些信息不灵的理财客户拿着1.5分的利息,并为此抱怨不已——在圣沃事件爆发后,他们才发现一些业务人员将原本属于自己的收益吃掉了——这个行业从来不缺少潜规则。
一对母女——58岁的法人代表于兆君和28岁的财务总监王雨是圣沃公司核心人物,掌控着以十亿计的往来资金,据说圣沃每天出去的钱达到一个亿。
多名圣沃公司的理财客户告诉记者,圣沃在资金链断裂之前信誉良好,投资总会按时兑现,有时甚至提前还款。圣沃看似良好的运转从9月19日开始出现异常,许多理财客户接到圣沃公司王雨的电话,称有借款方紧急用钱,仅用一两天,按日付息。
一些客户将资金放了进去,但圣沃并未及时在第二天支付资金和利息。直到21日,更多察觉出异常的客户询问圣沃,得到的答复是圣沃公司账上已经没有钱了。原因是由于借款方没有按时还款,因此导致他们也没钱兑付给理财客户。
虽然失算的理财客户不愿透露关于这笔业务的真实利息,但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郑州过夜资金最高能够达到日息0.12元,也就是一百万元的业务,一天之后要支付12万元的利息。这样的业务通常被称为过夜资金。
随着越来越多理财客户合同的到期,引起了理财客户们的群体恐慌。10月13日,近千名理财客户占据了郑州金水路浦发国际金融中心圣沃公司所在的整个楼层。
在这次壮观的追讨活动中,有理财客户当众拨打了财务总监王雨的手机。王雨说,河南省工信厅的领导要求她在当天晚上将圣沃客户的所有资料在第二天上午全部递交,包括每位理财客户的身份证号、合同、家庭住址以及利息等信息。
王雨在电话中表达了她的担忧:如果这件事情交由政府处理的话,结果会很漫长,大家的钱很有可能长期不能收回。王雨的说法在理财客户中引起一阵骚动。主张报警和反对报警的声音形成两种对立面,有人为此大打出手。
不久,郑州市公安局介入,王雨等人被控制。据说,郑州市公安局为了调查圣沃一案,抽调了120名经侦警察开展调查,并在圣沃公司附近一家快捷酒店大厅设了登记点。
截至10月19日,圣沃公司未兑付的借贷金额已经超过15亿元。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