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底线的“价格战”已触及法律底线
“从京东‘网上约架’到其它电商‘见招拆招’,看不出太多理性的成分。”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说。这场“价格战”看不出是为消费者提供多样性的产品和更好的服务,只是一味压低价格,以期达到企业“圈客户”的目的。
“价格战”已涉嫌违反多项法律
“价格战若惨烈到没有任何底线,那么竞争就会对行业造成毁灭性打击。”经济学者马光远说,消费者在享受到昙花一现的低价商品后,其实这种优惠并不能持续。
易观国际分析师陈寿送说,对消费者来说,表面上是在享用“低价盛宴”,但实际上是提前预支了消费需求,也会造成下半年电器销售后劲不足,不利于行业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此前在商品零售行业就曾出现过类似过度竞争,打压竞争对手的情况。一家知名彩电供货商告诉记者,现在的电商竞争就如十年前的家电零售业一样,以价格战拼市场份额,到头来是刚刚萌芽的电器业市场经济在“过度厮杀”中被遏制。由此一来,一些企业占据定价权,造成很长一段时间内,“制造成本不断降低”但“居民购买价格居高不下”的矛盾局面。
“价格战”火拼谁会笑到最后?“若胜出者独占市场垄断定价,这样到头来消费者就连货比三家的权利都会丧失了。”中国人民大学商法学教授、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对记者说。
“短期的超值并不代表长期利益。”刘俊海说,“鹬蚌相争的结果不是有利于消费者,消费者要理智,不要喝彩推波助澜。”此次价格战与去年的腾讯与360的“3Q大战”有相似之处,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等于逼消费者作出唯一选择。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指出,“价格战”可以疯狂,但不能触及法律底线。他认为,目前出现的情况与有关法律规定明显抵触,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一条,“经营者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以及《价格法》第十四条,“经营者不得有下列不正当价格行为,包括为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一旦无序竞争不断扩大,整个家电行业也会对电商说“不”。一位家电生产商对记者说,现在厂商普遍对价格战持观望态度。当前厂商利润本来就不高,电商持续压低价格,也是在逼着生产商玩价格“跳水”。
《网络零售管理条例》正在制定中
此番争斗已不是电商第一次“掐架”。今年6月份先后发起促销活动的还有天猫商城以及库巴、当当网、一号店等其他电商。数据显示,京东、天猫、苏宁易购等7家电商公司,共投入58亿元火拼夏日家电市场发起价格大战。
这场“价格战”之所以能够持续发酵、吸引其他电商纷纷加入,刘俊海说,这表现出电商行业企业不健康的竞争态度,暴露出我国电商核心竞争力的欠缺。
“这场‘战争’虽激烈,但一点都不好看!”马光远说,“价格战掩饰不了中国电子商务这些年来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单调。”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行业进入门槛低,为扩大地盘,只能用这种不可持续的手段。至于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服务水准等,对中国的电商而言,实在有点高难度。
邱宝昌则认为,电商公平竞争法律法规待健全。此次价格战反映出我国相关法律还不完善。“要尽快出台电商经营者之间公平竞争的原则和规则,用法律约束不公平竞争。”邱宝昌说。
刘俊海说,相关主管和主导部门当加强监管,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对某些违规行为及时叫停或查处,促进电商行业良性健康发展。他透露,《网络零售管理条例》正在制定之中。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