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易碳家杂志统计,有9000万美国人被认为过度肥胖,还有远比这个数字更庞大的“沙发土豆”。田纳西大学一项关于人体运动学的调研表明,成年人平均每天走步数仅为5117,仅为美国卫生部长办公室建议数量的一半。
在肚皮越来越肥之际,最好的解决方案莫过于人类与生俱来的意愿:不断尝试新途径以保持自己的体型。如今,这些新方法大多来自数字技术。根据消费电子协会的数据,美国体育、健身产业的年营业额已达到700亿美元。
佼佼者是那些生产便于个人佩戴、能够追踪并指导健身活动的装置的公司。这些小巧精致的装备与个人手机或电脑应用程序协同作业,为健身者提供健身数据分析、适时鼓励,或者打造社会化交流平台以及游戏专区等。
对这些高科技健身设备的需求,部分源于“量化自身”(Quantified Self)运动的大行其道。2007年,《连线》(Wired)杂志的编辑加里·沃尔夫(Gary Wolf)和凯文·凯利(Kevin Kelly)创造了这个词汇,来形容人们对“通过自我训练获得自我认知”的兴趣。市场研究机构ABI Research估计,便携健身设备将从2011年的1620万个,飙升至2017年的9300万个。该机构还预测,与运动及健身相关的APP(应用程序)的市场规模,将从2010年的1.23亿美元,跃升至2016年的3.41亿美元。以自我体重管理为主营业务的健康瘦身公司慧俪轻体(Weight Watchers),年收入已达18亿美元。
乔纳森·科林斯(Jonathan Collins)是ABI首席移动健康及物联网(machine to machine)分析师,他认为,“在传统的观念里,这似乎是那些热情洋溢的专业人士的市场,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追求健康生活方式风潮的普及,更多普通大众开始积极投身于健身运动”。
量化自身带来的健身商机
在新技术驱动型的健身公司领域,Fitbit是遥遥领先的一家。靠着创新的、多平台适用的健身产品,在难以取悦消费者的消费电子市场取得成功,令这家技术健身设备生产商扬名立万。该公司的Fitbit Ultra(去年10月发布的第二代产品)是百思买上销量最好的健康及健身产品,如今已遍布塔吉特超市,在“24小时健身”健身中心、着意于开发健身及家居旅行等创新产品的Brookstone公司以及专业健身产品销售网站REI等也都有销售。在亚马逊网站上,其计步器产品的销量已可与行业巨头欧姆龙齐头并进。它下一步的目标是向欧洲几国市场拓展。
Fitbit创办的契机来自两位创始人的深思熟虑,2005年,詹姆斯·帕克(James Park)和埃里克·弗里德曼(Eric Friedman)将P2P照片分享网站Windup Labs出售给CNet后,开始考虑下一步的走向。帕克此前的身份是越野赛选手及游泳爱好者,那些常年不规律的创业生活令他的体型越来越庞大,他想运用资源找到解决方案。2007年初,他们在旧金山金融区成立了这家健身器材公司,帕克出任CEO,弗里德曼则是CTO(首席技术官)。
2009年9月,以公司名命名的第一代产品横空出世,这是首个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无线可佩戴便携式健身设备。Fitbit(包括第二代产品Fitbit Ultra)是黑色的,形似一个拇指大小的夹子,夹在衣服上即可使用。在其内部,有一个小型的传感器,可以从多个维度追踪并呈现用户的运动情况,比如走了多少步,旅行距离有多远,爬了多少级台阶,燃烧了多少卡路里,以及整体的运动分数等,精确率约为97%。这个装置通过一个连接了电脑USB接口的工作站运作。
随身携带一个记录设备,给消费者带来了非同一般的体验。Fitbit的内部数据表明,用户平均每天的走步数增加了43%;那些以减肥为目标的训练者,平均减重达13磅。约翰·巴伦(John Barron)是仕康(HealthCore)公司的执行董事,该公司为美国最大的健康保险公司维朋(WellPoint)的分支机构。他透露,一项针对过度肥胖者进行的为期一年的追踪调查显示,在前6个月,41%的Fitbit使用者会减掉至少5磅;在专业健身设备的指导下,参与者平均减重7.5磅。
但这些设备只是促成Fitbit公司成功的半个功臣,另一个可与其平分秋色的幕后英雄是基于网络的无缝数据追踪体验平台(如今已经拓展至移动互联领域)。健身数据收集汇总后将上传至该平台,可以清晰地向用户呈现其在达到某个特定运动目标的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等数据。它会提供一个令人一目了然的饼图或柱状图,包括进度条以及离预设运动目标的差距等(在离用户设定目标15步时开始通告)。此外,Fitbit还打造了一个在线社区以及一些游戏机制,比如优秀选手展示区,以此来激发好友之间的竞争及协作。
如此一来形成了一个令人欲罢不能的系统。常年高居优秀选手榜首的用户是一位四十出头的女性,她的运动量达到平均每天20英里(约为32公里,几乎可以用泡在跑步机上来形容);另一位名人则是一位60多岁的女性,她不断增加自己的走步时间,渴望赢得“最高日走步数”徽章,目前最高记录为4万步。
“在个人健身管理领域,我们希望成为当之无愧的市场领导者。”帕克这样描述公司的愿景。自今年1月获得1250万美元的投资后,公司已着手开发更多新产品。
现年36岁的帕克未能从哈佛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毕业,但这丝毫不影响他身上的大学生气质:随和、自信。他身着一件灯芯绒休闲polo衫,脚蹬时髦的板鞋,还配上了一双条纹短袜。“运营一家公司,就如同真正搭建一个‘模拟城市’(SimCity,城市构建类游戏)。”
进军移动互联网
但创业之路并非永远一帆风顺。在Fitbit创业之初,帕克和软件工程师弗里德曼没有任何硬件方面的经验,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都在一个公寓内,只有一个小型会议室大小,四周还堆满了盒子。他们不得不寻找合适的人才传授硬件设计方面的技巧,并且带领他们摸索高深莫测的供应链以及加工过程等。同时他们还面临着巨大的风险——硬件设备一旦生产出来便难以改变造型或进行其他微调,而生产这些产品势必需要垫付前期资金。事实上,因为帕克认为产品质量尚未过关,Fitbit第一代产品研发出来后,经历了差不多一年时间的改进才投向市场。
获得风投的资金,也是一堂完善自身以等待时机的耐力课程。该公司的第一笔融资200万美元(鉴于新技术设备创业公司动辄5000万美元的融资额,这笔钱真的很少),直到2008年底才姗姗来迟,此时公司成立已接近两年。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