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看到一则业内新闻,说维棉倒了,仓库已经被查封了。很多电商群里面都在感叹电商行业咋的咋的,在笔者看来,这一点都不让人震惊。早在一年多之前,就是林先生的维棉融资的时候,记得维棉好像是徐小平先生投资的。维棉在拿到投资的时候,某些媒体和名人还在微博和其他地方大书特书维棉的商业模式独特之处,就在那个时候,笔者曾经说过一句话,好像是和丁道师说的还是和宗宁,就说这个模式先天缺血,会死掉的。那时候很多人并不相信这个事情,现在证明事实怎么样?惊人的印证了当初的判断。
当然,说这些并不是为了说明是不是预言帝这样荒谬的事情。本身来说,一个商业模式好或者不好,是否能够存活,能够存活多久,是能够轻易得出判断的。在笔者所写的商业层级理论里面,笔者曾经就商业模式本身做了形术道三级的论断。而维棉这样的商业模式,只能叫做“形”的改变,毫无依仗,纵然有资本撑腰又能如何?商业规律是不容改变的,这是流传千古颠扑不破的不二法则。而现在的人看待项目,仅看表面,从“形”或者“形”之外的地方去判断项目,完全不符合商业的基本规律,所以到最后赔钱甚至倒闭,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扯远了!本文的重点不在于说怎样判断项目,怎样辨别哪些项目可以赚钱,哪些项目不可以赚钱,这些留待以后有时间慢慢说。本文的重要论点是如何去做电子商务。话说回来,电子商务进入中国十几年,大家基本上都是在瞎扯淡,胡乱的整,马云自己也说过阿里巴巴和淘宝是怎么弄起来的。那么,电子商务应该如何做呢?笔者根据多年的研究分析实际操作,总结出一些电子商务的做法,写出来以供大家思考和参照,写的不好,请多多批评!
一,快消类电子商务
形如维棉卖袜子这一类,形如保健品,酒类,这一类的商品的特点是更新速度快,用户断不会把这样的商品留存很久。因为其商品特点,注定了这类商品的使用者或者购买者是来得快去得也快。
记得笔者在多篇文章中指出,提供单一服务的产品是无法让用户形成品牌忠诚度的,用户不会因为单一的商品服务而有依赖性的。这也是维棉,酒类这一类快消商务的先天缺陷。靠什么才能弥补这样的缺陷呢?
根据交叉营销的原则,当产品提供的服务超过两种或者达到三种以上的时候,用户才会对产品产生忠诚度,当提供的服务超过四种的时候,用户才会对品牌产生依赖感,才会认同产品为品牌。
试问:维棉提供了一些什么?就是卖袜子?因此笔者在一年之前就判断这样的电子商务即便钱多也会死就是这个道理。这样的电子商务应该怎么做呢?1,组建协会或者社团,以线上线下基于六度空间的社会化营销进行用户自助扩散,这是在做关系社群服务。2,以服务定位,传递给用户别样的价值,比如美特斯邦威传递给用户的是青春,是创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