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家族企业的分崩离析,如何更好打造家族的合力,如何把第一代经商智慧更为完整地传递给下一代甚至下下代,如何根据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家族管理上的调整和健全,如何实现家族传承上的创新与跨越,正成为家族传承不容回避的问题
在《环球人物》和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举办的“2012家族传承论坛”上,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保育钧(微博)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目前我国共有私营企业1025万户,2100万投资者,注册资本金达28万亿元,与所有中央企业的注册资本金之和持平,这暗示着民企的代际传承问题之于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同时,当前我国80%的企业是家族企业,其中80%的企业又面临传承问题,在很多形式上完成传承的企业中,很多家族的父辈仍然担任着企业的监事长,这一方面体现了父辈对孩子接过班后‘扶上马,送一程’的心态,另一方面也有着不放心的因素。”
而在所有让父辈不放心的因素中,家族企业在历史上不断遭遇的传承不过三代的魔咒最为突出。
家族企业的传承魔咒
对于这一传承魔咒,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战略学教授宁向东举例说,“假设第一代创始人生下两个子女,那么在财富传承两个子女将各得50%的股份,假设这两个子女中一个子女生了四个孩子,那么,到传承时他的孩子能够得到的就是每人12.5%的股份,而另一个子女只生了一个孩子,那么在传承时这个孩子仍能得到50%的股份。”
如果拿到50%的孙辈愿意并擅长企业经营还好,如果他不愿意或者水平不够,很可能就要由另外四个孙辈中一个优秀者来承接经营,事实也通常如此,四个孩子中总能找到一个更优秀的。于是,问题出来了,本来平等的五个孙辈,一个是占股50%的无能之辈,一个是占股12.5%的精英,那么,基于人性的本能,这个精英在经营过程中就会充分开动大脑做一些更有利于自己的事情。
“事实上,很多家族企业后来走多元化的路径,会有很多贸易公司或者酒店、娱乐等产生现金流的子孙公司,公司结构设计得非常复杂,一个典型原因往往就是经营者在倒腾资产,而这种精明的方式往往是那些傻瓜式大股东并不易发现的。”
这样做的结果是本来作为家族传承的企业会越来越萎缩,而真正的财富被转移到了精明的小股东接班人手里。然而,财富的转移并不当然地带来传承上的转移,从本质上来说,这样的家族传承已经流产,因为这种财富的转移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家族的内斗,产生诉讼或官司,一旦至此,诉讼无论输赢,家族已经分崩离析。
鉴于一个孩子在家族传承上的风险所在,为了家族香火的永续,采用各种方式,认罚、出国,或再娶,积聚到一定财富的企业家群体大都完成了再生育两三个甚至更多孩子的使命。
而这,恰恰导致传承魔咒不断现身,单纯财富传承所拥有的诸多弊端更让创业企业家苦恼不已。加上时代的变化,以及年轻人“自我”个性的不断张扬,传承面临的新问题也层出不穷。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