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大城市,基本都堵车厉害,但是,论其程度,上海却较北京稍轻,一个重要原因,即是上海发展相对均衡。
相对而言,上海主城区产值,大约占总产值的40%强,而且比较分散,浦东新区是上海产值最大的区,俨然新城区,分流了上海的很大部分人口,郊区如青浦、闵行等区,产值与核心区基本持平,可谓是郊区强镇。这些郊区强镇,容纳了大量的工业人口。而上海主城区人口,不过700万左右,不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就发展阶段而言,北京已经完成了从分散到集中的阶段,在城市总产值、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发达程度等方面的进步,使北京初步具备了现代化大都市的基础。从集中,到分散,从规模化发展,到功能化发展,实行扁平化的管理模式,进行精耕细作,将是北京未来的趋势。
就全球发达城市的惯例而言,很多城市亦注重发展新区和卫星城。北京东部的通州新城未来计划打造成东方CBD,实现北京中心的东移,而南部的大兴,亦将重新规划。此外,北部的顺义被定为为北京未来的研发新区,其他如密云要做北京的休闲之都,怀柔要打造北京的文化产业基地等,均可放手发展,各自精彩。
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中心城区的繁荣,还在于“小镇式繁荣”, 而不是似当下这样,五环内灯火辉煌,五环外一片静寂。大城小区,大市小镇,方是北京的未来大势。
加快东扩南进计划,形成北京的普遍繁荣和均衡发展,方才可以分流人口,彻底解决交通问题。而目前的限行,只是权益之计,而非雄略之策。
北京郊区发展大计,十年可成,则“踏平北京”,解决拥堵,亦只需十年。
相对而言,京津冀经济区的发达程度远远落后于长三角。长三角不仅有中心城市上海,亦有杭州、苏州、绍兴、嘉兴、无锡、扬州等等十余个经济发达的重镇,就经济总量而言,除龙头城市上海外,苏州产值亦超过万亿。杭州超过7000亿,无锡和南京均超过6000亿。这些经济重镇,亦吸引了无数的就业人口。分散了涌向上海的人流。
反观环渤海经济区,只有京津独大,唐山刚过5000亿大关。连河北省会城市石家庄的产值都没有超过5000亿。而且民营经济不振,几乎所有的人口,都涌向了京津,尤其是北京,其他城市,都无法分流人口。
上海相对北京的另外一个优势是,上海虽然贵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却无过多负担,相反,北京作为中国的国家中心城市,集中了全国性的政治、文化、教育资源,尤其是主城区,雾霾笼罩之下,暗藏重重机关。每日“跑部钱进”的车流人流,足以投江断流,欲求不堵可得乎?
将大部分央企总部搬出北京,将部分高校搬出北京,将部分政府机关搬出中心城区乃至分散全国,虽暂时不太现实,对于长久而言,却不失为良策。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