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当长时间内,中国企业喜欢用“物美价廉”自夸,鲜少有人认识到“物美价廉”从来就是一个悖论,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物美”和“价廉”从来不能同日而语。所谓“一分价钱一分货”,“价廉”一定有其原因,“物美”在大多数情况下喜欢与高价同行。
试想,如果“价廉”还能“物美”,谁还愿意掏更多的钱购买名牌产品?如果“物美”必须“价廉”,谁还愿意把产品做得比别人更好?所谓“天道酬勤”,不就是“一份汗水一分收获”吗?
在我看来,中国市场之所以低质劣质产品泛滥,与中国企业长期信奉“物美价廉”观念息息相关。
中国到了必须纠正错误产品观念的时候。
许多人知道,“无印良品”是日本的杂货品牌,但是,中国消费者看到的却是良好的产品品质,虽然号称“无印”(“无印”的日文本意是“没有品牌”)却是不折不扣的“良品”(无品牌标志的好产品)。相信逛过“无印良品”的中国消费者都会留下这样的印象,许多消费者甚至将“无印良品”视为自然、简约、质朴生活方式的代表。
把“无印”产品做得像模像样,这就是日本企业的精神;而不少中国企业,却将品牌产品(这里的“品牌产品”泛指拥有品牌的产品,非指“名牌产品”)做成了垃圾。
中国生产的低端产品,那真是名副其实的低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进口产品进入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将中国产品与国际产品进行对比提供了机会。走在销售中国产品的市场里,我常常会生出一个强烈的感觉:这些产品实在太低端了,低到以“能卖出去”为标准,完全忽视了消费者使用这些产品的感受可能是很痛苦。
实际上,生产这些刚刚及格的产品并不需要太多的技术,为什么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仍然如此低劣?以我们经常使用的衣架为例,中国企业生产出来的衣架,要么用材低劣要么工艺粗糙,而“无印良品”的衣架看起来要赏心悦目得多。
我们发现,很多时候,你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实际上取决于你的观念,就是你对产品持什么样的态度?是“只要卖出去就行”?还是“必须给消费者带来愉悦的使用感受”?大多数时候、大多数中国企业会不由自主地选择前者。
再举一个例子,在我看来圆珠笔芯的技术含量不会太高,就是这样一种技术要求不高的产品,常常给我们这些写字人带来不小的烦恼,往往油墨没用完就被扔掉了,即使勉强使用也是时断时续,写字成了书法的“飞白”表演。
为什么大多数中国企业热衷于生产低端产品?表面上看,生产低端产品有很多好处:技术难度低,一般企业就能生产;对工人素质要求不高,无需支付较高的工资;低端产品与中国主流消费群体购买力匹配,易于销售;低价产品有利于扩大营收,实现企业规模化发展,等等。
实际上,这都是浅层认识。只要稍加分析便不难发现,生产低端产品才是不折不扣的资源浪费,比生产高端产品的综合成本要高得多,只是我们习惯上不把这部分成本算在企业头上,但是,这部分成本要由社会及消费者承担。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